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玩寶大師  >>  目錄 >> 第789章 蘭亭序,千古之謎

第789章 蘭亭序,千古之謎

作者:青木赤火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青木赤火 | 玩寶大師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玩寶大師 第789章 蘭亭序,千古之謎

雖然不知道水字口和土字口的重器是什么,但是從木箱的體積上,也大致能推斷出。

那個長方形略有些扁的木箱,裝的應該是書畫,水字口的東西。

而邊長有個十幾厘米的正方形小木箱,估計裝的是玉石類,應該是土字口的東西。

大家都看向才朋璽,土字口的木箱,他來開最合適,而且他年紀也是最長的。

“還是上官先開吧,我最后。”才朋璽微微笑道。

上官雨也沒客氣,“好,那就老爺子壓場。”

打開這個長方形的木箱,里面中間有一道分隔,形成兩個空格,每個空格里,又各有一個長方的書畫盒。

這兩個書畫盒,不再是金絲楠陰沉木,而是黃金樟。黃金樟主要產自東南亞熱帶雨林,以緬甸所產為上品,其含有豐富的鐵質和油質,防潮防腐防蟲,而且顏色金黃,顯得高貴,很適合作為書畫盒。

上官雨先拿起其中一個黃金樟木盒,打開。

不出所料,里面是一幅卷軸。

余耀搭了把手,兩人將卷軸伸展開來。

王維《溪山雪意圖》!

王維,字摩詰,參悟禪理,又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年間,被稱為“詩佛”。而王維的書畫,不亞于詩名,后人將他推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蘇東坡曾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很可惜的是,王維并沒有真跡流傳于世,嚴謹地說,沒有可靠的、確鑿的、公認的真跡傳世。現存有幾幅作品,但都存在爭議,大多被認為是后人摹本后者偽托之作。

“我說何以滌先生還留下那么多精品書畫沒放進秘藏,原來放進秘藏的,是如此頂級的無價之寶!”上官雨震驚贊嘆。

大家也都是震撼不已。

當然,現在沒有太多時間欣賞。收好王維的《溪山雪意圖》,上官雨又打開了第二個黃金樟木盒。

這里面也是一幅書畫。

確切地說,是一幅書法。

這幅書法,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剛才王維的《溪山雪意圖》,的確讓大家震驚贊嘆,但卻還沒有到目瞪口呆的地步。

而這一幅書法,卻讓眾人差點兒就忘記了時間,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好在人多,交流碰撞之時,回過神來,這才先行小心收好。

因為這一幅書法,是《蘭亭序》!!!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臨河序》),全文28行,324字,字字精絕,通篇妙不可言,筆法有如神助,華夏“行書第一帖”之譽名副其實,千百年來無有可出其右者。在華夏書法史上,它的地位無可撼動。

作者書圣王羲之。

這幅作品,可謂婦孺皆知,卻成為書法史也是文物史上的一個千古之謎!

因為這一幅書法極品,從唐代以后,真跡下落就撲朔迷離,時至今日也沒什么真正的結論。

傳世的《蘭亭序》,都是摹本或仿品。曾經有一幅《蘭亭序》在歷史上一度被認為是真跡,但后來經過大量考證,又確定是馮承素使用“雙鉤填墨”的摹本,并非真跡。

乾隆四十四年春,他已經收集到有關《蘭亭序》的六幅作品。

雖然其中并沒有《蘭亭序》真跡,但也都是歷史上的名品,其中就包括馮承素的那幅摹本,另外五幅是:虞世南摹本、褚遂良摹本、柳公權書《蘭亭詩》并后序,董其昌臨柳公權《蘭亭詩》,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原本。

這六幅作品,可謂真跡之外價值最高的相關藝術品,能收集這么多,已經很不容易了。不過,這位乾隆爺還是意猶未盡!他又讓大學士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闕筆,再成一幅。

這也就罷了,畢竟是補齊闕筆,而且于敏中也算得上書法家,書法風格于董其昌相近。

可是,意猶未盡的乾隆不止多“造”了這一幅,自己居然又臨了一幅!

可能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大行,沒敢臨唐人的作品,而是臨了“董其昌臨柳公權”那幅。

于是乎,前面六幅,加上于敏中補闕的一幅,再加上乾隆皇帝只能算得上“湊數”的一幅,一共八幅,成了著名的“蘭亭八柱冊”。

因為乾隆皇帝為了“一永其傳”,將圓明園的“坐石臨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換了八根大石柱,每根柱子上刻一幅,“蘭亭八柱”由此而來。

不過,就此再想想,乾隆酷愛古董古籍珍品,又是君臨天下的皇帝,就連他也沒找到真跡,那真跡從唐代以后沒有傳下來的可能性極大。

對此,如今盛行的說法是,《蘭亭序》被唐太宗李世民帶著下墓陪葬了。

有些綜合正史、野史、傳說的本子,聽起來還有鼻子有眼的。

據說,王羲之對《蘭亭序》也珍愛異常,因為他后來曾經也試過,再也寫不出這種水平的作品了。于是,王羲之將《蘭亭序》作為傳家之寶。

傳至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已是南北朝末期。不過這個第七世孫少年時出家了,法號智永。這個智永作為王羲之的后代,不癡迷書法也說不過去。他癡迷到什么程度呢?在出家的永欣寺,他把自己關在一座小樓里苦練書法,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就此苦練三十年。

智永后來確實也成了歷史上的一位書法名家,雖然比不上王羲之王獻之,但,“真草千字文”了解一下。

智永活了一百歲,很長壽;但他是個和尚,沒后代;王羲之將《蘭亭序》作為傳家寶的愿望就此中止。不過,智永沒兒子,還是有徒弟的,他臨終前將《蘭亭序》傳給了徒弟辨才。

辨才為了不負師父所托,在屋梁上悄悄鑿了一個洞,將《蘭亭序》藏在了里面。

此時已是唐代貞觀年間。皇帝李世民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辨才和尚那里,多次安排人想弄過來,不過辨才軟硬不吃,就是一句話:師父圓寂之后,貧僧也不知那《蘭亭序》的下落。

李世民一看,軟硬不吃,那就智取。不久后,一個書生“無意中”認識了辨才。這個書生的書法造詣很高,和辨才相談甚歡,感情愈發深厚,最后成了“知己”。

有一天,書生竟然帶了兩幅王羲之的真跡來找辨才,知己共賞析。聊至酣處,辨才感嘆,說你帶來的書法,雖然都是王羲之的真跡,卻不是極品!就著這個話頭,書生經過一番試探和套路,終于讓辨才說出了自己有一幅王羲之的神作。

繼續套,辨才猶豫再三,說出了《蘭亭序》。書生自然“不信”,說辨才吹牛,連同鄙夷的眼神一起發揮。

辨才一時沒控制住,居然從房梁上取出了《蘭亭序》!

這書生仔細查看之后,居然直接將《蘭亭序》收入袖中,同時拿出了皇帝的詔書!

原來,這個書生就是監察御史蕭翼!

辨才此時才知上當,但悔之晚矣!

李世民由此得到《蘭亭序》。辨才和尚就此憂憤成疾,沒過多久就撒手去了。

李世民在世時,命不少書法名家作《蘭亭序》摹本,同時還有“拓本”;而駕崩之后,《蘭亭序》作為陪葬品被他帶進了棺材。

如果,《蘭亭序》真跡確實陪葬了,那眼前這一幅又是什么情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玩寶大師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105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