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玩寶大師  >>  目錄 >> 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

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

作者:青木赤火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青木赤火 | 玩寶大師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玩寶大師 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

兩件東西擺到長桌上以后,余耀的目光先被一件筆筒給吸引了。

這筆筒二十多厘米高,十幾厘米的直徑。

束腰,線條優美。

青花,畫片是枯枝花鳥。青花發色有些淡,像是浙料和江西土青混合的效果,不過,結合精致的畫工,給人清麗舒朗的感覺。

這件青花束腰筆筒,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隨意的,這筆筒拿上來的時候不是豎著的,而是放倒的。

能看到胎底,無款。

或許是因為最后一輪的原因,有的人議論的聲音偏大了一點兒。

“過渡期”、“康熙早期”的詞匯間或蹦了出來。

不上手,這么看幾眼,就能大致將年份定在過渡期到康熙早期,算是有幾分眼力了。

所謂過渡期,和空白期一樣,是陶瓷史上的一個專業術語。

明末的天啟、崇禎,清初的順治,這三朝加起來不過幾十年,被稱為過渡期。有外國的研究者,也把這個時期叫轉變期。

這個時期,主流占大比重的瓷器,依然是青花,不管過渡還是轉變,基本也都是體現在青花瓷上的。

觀察過渡期的青花,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個時期的青花瓷,一改之前嘉靖到萬歷時期的繁復密集的風格,走向了“小清新”的路子。

康熙早期青花,也受到了這種影響,風格一脈相承。

乍一看很難理解,因為不管是過渡期,還是康熙早期,華夏都是一個亂局。比如其中的1644年這個著名的年份,一年之中,光是皇帝就出過三個:崇禎、李自成,順治。

但若仔細深思,政治上的亂局,也恰恰讓高層統治者無暇顧及太多經濟環節,比如瓷都的窯口生產。這個時期的瓷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政治上的控制,有點兒放任自流的意思,所謂“小清新”,其實是一種自由生動的表達。

楊銳同樣對這件青花束腰筆筒很感興趣,他自己先仔細瞅了瞅。除了確定時期,另一個關鍵是確定是不是官窯。

因為過渡期到康熙早期的官窯,相當一部分是不落款兒的。

同時,這一時期的民窯,因為蓬勃大發展,出現過一批水平很高的產品,足可比肩當時的官窯。

從過渡期到康熙早期,也是瓷質筆筒出現和初步發展的一個時期,形制多樣,也不能從這方面精細區分。

筆筒這種文房用具,出現算是最晚的。筆墨紙硯不消說,就算其他的一些輔助文房用具,宋代也基本都有了,只有筆筒,是明晚期才開始出現。

因為筆筒沒什么具體作用。

筆筒不是放筆的么?

當然不是。

古人用的是毛筆,要是寫完字畫完畫清洗之后,倒著放筆筒里,那筆毫就開花了;筆毫朝下自然也不行,杵在筆筒底部同樣變形。

所以毛筆不是放在筆筒里的,是筆毫朝下懸掛在筆架上的。沒用過的毛筆倒是可以放在筆筒里,但沒用過的毛筆,放盒子里柜子里一樣,有沒有筆筒都可以。

筆筒沒有具體作用,所以出現得晚。但是它出現了,那就是有作用的——觀賞作用:擺在案頭,裝點書桌,陳設觀賞。

從這件筆筒上,能大致認定是過渡期到康熙早期,在瓷器上的眼力已經算可以了。因為青花瓷跨度很大,有些老玩家,也只是重點了解明代和清代的著名官窯。

還有人對這個筆筒不感興趣,認為這種稀疏的畫片,是晚清民國的東西。

至于進一步確定具體是哪一朝,是官窯還是民窯,那就需要更高的眼力了。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只需要一點,余耀便立即判定,這是一件順治時期的東西。

這一“點”,就是那只飛鳥。

瓷器上,有無聲的鳥語。

比如,比過渡期更早的萬歷時期,瓷器上的鳥,都是頂頭振翅疾飛,仿佛是在播報:大明快完蛋啦,快跑啊!

到了天啟和崇禎時期,鳥的狀態變了,有點兒翩翩起舞的感覺,又仿佛是在說:活一天就享受一天,吃了斷頭飯,二十年后爺又是一條好漢!

順治時期,又有變化,飛鳥的狀態不是疲于奔命,也不是自暴自棄,而是一種調整的狀態,典型特征就是飛鳥的頭不沖前,經常作回顧狀。

到了康熙早期,飛鳥就少了,多是蹲在枝頭上的鳥,即便是飛鳥,身軀也都有點兒肥,肚子比較圓。

這件青花束腰筆筒上的飛鳥,距離枯枝不遠,卻不落下,扭頭回看著枯枝,像是有點兒想歇腳的感覺。

當然,解釋起來相對復雜,余耀看只是很短的工夫,這件筆筒還沒被調整擺放狀態,他便又確定了這是一件順治官窯!

順治時期,御窯廠不可能全面恢復生產,所以順治官窯是比較少見的。這個時期,也延續了明末出現的“官搭民燒”。

官搭民燒,簡單來說,就是大部分官窯瓷器,先在御窯廠完成造型和釉彩方面的工序,然后在民窯中搭燒。這也是明末清初出現一批足可比肩官窯的高水準民窯的重要原因。

所以,從胎釉,青料,畫工,這些方面,都很難區分是順治官窯還是民窯,而且這件又沒有款兒。有款兒當然就容易多了,順治官窯款兒容易鑒定;不少民窯也是落款的,多是干支款兒,比如“順治丁亥年”。

余耀確定是順治官窯,還得謝謝擺放方式,要是一開始是豎著擺放,他也得看了圈底才能最終確定。

因為這件筆筒的圈足口沿,是經過仔細修琢的,是光滑的“泥鰍背”,顧名思義,就是修出的弧度如同泥鰍的背部。

精品民窯也有“修足”的,但卻達不到這種水準。這需要很高的功力,而且耗時偏長。再者,單就筆筒來說,官窯修成的泥鰍背,必定比民窯光滑,打磨技巧和打磨材料肯定不一樣。

技術上的分析容易,落實到眼力上,能看明白就難了。

被這件筆筒吸引的人,似乎看得越久,越有些拿捏不住。

此時余耀不由又看了一眼標價,深深吸了一口氣。

天才一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玩寶大師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8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