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平凡苦難  >>  目錄 >>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

作者:尋道兒  分類: 現實 | 現實百態 | 尋道兒 | 平凡苦難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平凡苦難 第六十六章

“哥!怎么感覺你的看法跟羅貫中的不一樣,人家羅貫中是說楊修為人:‘恃才放曠,素為曹操所忌。’才被殺得,你卻說他是假聰明,亂猜帝王心思?”

“那是羅貫中的看法啊,我有我的看法呀,如果看書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會把書背下來,那跟放磁帶的收音機都沒區別了。”

曾仕湖回答完曾仕強的問題后,繼續說:

“還好這篇文章當年要求背誦,我再背一段原文:‘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于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于是再筑墻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

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因恐有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于中,只說是絹匹在內,載入府中。修知其事,徑來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門伺察之。丕慌告吳質,質曰:“無憂也:明日用大簏裝絹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分付門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聞之,問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竟斬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門,門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當!”立斬之。于是曹操以植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余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修死年四十四歲。’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寫了楊修是因為‘恃才放曠’才被殺的,并且舉了六個例子,分別是:

1:揣摩對了曹操寫“活”字的用意。

2:“一盒酥”的故事。

3:揭穿曹操“夢中好殺人”,其實是“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4:向曹操揭發他兒子曹丕“藏吳質于絹中。”

5:告訴曹植“君奉王命而出,竟有阻擋者,斬之可也。”

6:為曹植作答教十余條,教曹植怎么回答曹操向他提問的軍國大事。

從這六個例子之中?我還真沒看出楊修有啥了不起的過人之處,什么“門內添活”,“一盒酥”,好像比我們猜“蟲二”,“巨木”難不了多少吧?

至于揭穿曹操“夢中好殺人”,這點更是愚蠢,“伴君如伴虎”,很多事情看穿,絕對不能說穿。

接下來三個例子都是幫助曹植跟曹丕爭奪世子大位,古代立嫡以長,正常來說世子的位置肯定是曹丕的。而從楊修跟曹植,可以說站隊錯得厲害,戰略的錯誤是不能用戰術的聰明來彌補的。

六個例子當中,沒有一個是幫助曹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

無非就賣弄點文字功底,賣弄點自己“眼光獨到”可以度測曹操心思,這能叫聰明?

曹操手底下能人無數,忠勇威猛的將軍,智慧超群的謀士無數。比較厲害的六大謀士: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還有后來的司馬懿。

這些個人那個不是腦袋都尖得冒了青煙,難道這幾個謀士們,對于“門內書活”,這種小兒科都看不懂嗎?人家裝不懂而已。

你再仔細看看《三國演義》里這些人在曹操都難以決斷時提的正確意見,比如郭嘉對于官渡之戰后,逃去遼東的袁紹兩個兒子,袁熙,袁尚結局那種精準的判斷。

‘時操在易州,按兵不動。夏侯惇、張遼入稟曰:“如不下遼東,可回許都。——恐劉表生心。”操曰:“待二袁首級至,即便回兵。”眾皆暗笑。忽報遼東公孫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級至,眾皆大驚。使者呈上書信。操大笑曰:“不出奉孝之料!”重賞來使,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眾官問曰:“何為不出奉孝之所料?”操遂出郭嘉書以示之。書略曰:

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孫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擊之,必并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

郭嘉就準確地判斷出,如果曹操去打他們,他們就會團結起來一起打曹操。如果不去打,遼東的公孫康自然會把他們兩兄弟的人頭送過來。

這種對時局的和人性的精準判斷,體現出郭嘉那種恐怖的洞察力和智慧。

再比如曹操在官渡和袁紹相持不下之時,謀士荀彧為他出的主意,這段因為我看過很多遍,也背得下:

卻說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終,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意欲棄官渡退回許昌,遲疑未決,乃作書遣人赴許昌問荀彧。彧以書報之。

‘書略曰:“承尊命,使決進退之疑。愚以袁紹悉眾聚于官渡,欲與明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今軍實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曹操得書大喜,令將士效力死守。’

人家荀彧多聰明啊,人家就知道,如果一退就會立馬被動,現在是關鍵的時刻,只要誰犯一點錯誤,誰就失敗,所以用:‘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來說服曹操。

我們再看看人家聰明的謀士是怎么在世子這個大問題上站隊的:

“操欲立后嗣,躊躇不定,乃問賈詡曰:“孤欲立后嗣,當立誰?”賈詡不答,操問其故,詡曰:“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操曰:“何所思?”詡對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操大笑,遂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

你看人家真正聰明人是怎么回答問題的。人家沒有正面回答,但一句:我在想劉表,袁紹父子,就足以說明一切。

劉表,袁紹都是犯了“廢長立幼。”這種錯誤,敵人還沒打來自己內部先亂了,才讓曹操得以更容易地消滅。

曹操多聰明的人啊,一聽賈詡這句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

政治家的角度看人,跟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樣的,政治家選擇繼承人。更多的是考慮:誰才能將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而不是喜歡誰更多一點,“個人喜歡”這種感情因素雖然會有一定的占比,但一定會少很多!

如果我是曹操,也一定是選擇曹丕做世子。曹植也只能給他做個富家翁,個人認為,曹植是不適合繼承世子大位的。”

一說到歷史,說到曾仕湖感興趣的東西,他又開始長篇大論,縱談古今,指點江山,糞土諸侯,他神采飛揚地向曾仕強說道。

“為什么呢?曹植不是很有才華咯,七步能成詩。這么聰明的人,你卻說他不適合繼承世子大位?為什么這樣說呢?”

“仕強啊!“才”分為很多種,曹植的“才”!是“文才”,并不是治國安邦之“才”。一般來說,文才好的人,治國安邦之才就不怎么好!當然,也有例外。”

“為什么文才好的人,倒沒有治國安邦之才呢?文才好不就證明他聰明嗎?聰明的人,又有那么多的老謀深算的文臣武將輔助,怎么還治不了國?安不了綁呢?”

曾仕強聽到哥哥的奇談怪論,感覺不理解,又向他問道。

“我個人認為,因為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某方面太厲害,其他方面肯定會差一點。一個君王,每天管理著國家大事,非常非常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處理。如果他文才好,那么就會把很多精力放在怎么寫詩啊?那個字該怎么用啊?怎樣寫才文采飛揚啊?把精力放在這些跟治國安邦毫無關系的詩詞歌賦上,哪里還有精力去處理國家大事!而且文人多縱酒疏狂!治國需要的是理性,細致,冷靜,克制,平衡各方面勢力,也就是會用所謂的帝王之術!而寫詩需要的是想象力,需要激情,需要頭腦發燒,需要感情亢奮!我甚至認為這是兩種不一樣、互相沖突的才華,兩種才華很難在同一個人身上出現。比如寫詩寫得好的皇帝:宋徽宗,南唐后主李煜,陳后主陳叔寶。他們的詩詞都寫得很好,但治國上卻非常的爛,都做了亡國之君。

曹植的文學素養是不用懷疑的,‘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后人如此評價他,可想而知他的文才有多好。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他寫的《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都文采飛揚!背一斷《洛神賦》你聽:

‘爾乃眾靈雜沓,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聽見沒有,“飄忽若神,凌波微步。”金庸金大俠的《天龍八部》里面段譽的武功,“凌波微步”就出自《洛神賦》。

當然,也有極少數的天才,!不但治國安邦非常厲害,而且寫的詩詞文章也極好,比如曹植的父親曹操文采也不錯啊!初中也學過他的《觀滄海》,他和他兩個兒子,曹植,曹丕在文壇上都比較有名,稱“三曹”。

還有另外一個大偉人,則更加厲害,哪怕單論文學造詣,書法,都堪稱當代一流。

至于文治武功則更不用說了,我們中國人民能過去如此安寧幸福的生活,都是靠他以及他領導下的政黨……

但這些是例外,是個例,不能做為常理和慣例來尊循的,用古話說是“不足法!”的……

尋道兒提示您:看后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平凡苦難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15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