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文唐  >>  目錄 >> 646 叛亂和移民

646 叛亂和移民

作者:步兵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步兵長 | 文唐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文唐 646 叛亂和移民

華州有人聚眾造反。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岳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倒不是說他沒預料到會有人造反,恰恰相反,清查人口、清丈田畝必定會有人聚眾對抗,他只是沒想到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華州。

看看它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

前據華山,后臨涇渭,左控潼關,又阻藍田關,歷為關中軍事重地。

大唐日常在此駐軍一個折沖府六千余人,這次為了防止有人作亂又抽調了一個折沖府駐防。

一個屁大點地方駐扎著一萬兩千多精銳府兵,在這里造反那簡直就是廁所里打燈籠找死啊。

你想造反也換個別的地方啊,選在這里,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

“華州鄭縣豪強鄭氏,家傳六代,一縣之地七成皆落入其手。方圓數十里一根草一滴水皆為其所有,百姓但有取用必要繳納錢財。其家佃戶萬余戶,奴仆上千。”張鴻拿著一份文件讀道:

“七日前戶部清量組到達鄭縣……鄭氏家主鄭叢林以各種手段阻撓清查工作……我工作組從華州都督府申請一隊府兵協助……”

“在府兵強行開道下,三日就清出隱戶兩千余戶,被拐賣人口七百余人……又有百姓上告永業田為鄭氏侵占,共計一萬七千余畝……”

“鄭氏情知不妙,于昨日糾集自家奴仆佃戶萬余人攻擊我工作人員,造成十一名戶部官吏、二十七名六扇門捕快和二十一名府兵死亡,其余人在府兵保護下撤入都督府內。”

“現鄭氏裹挾數萬人圍困縣城,包圍都督府……”

讀完之后張鴻躬身把奏折放到李世民桌上,然后退到自己的座位上靜靜的坐好。

諸位宰輔重臣皆面色嚴峻,李世民的臉色宛若寒冰。

這件事情實在太惡劣了,天子腳下聚眾造反必然會天下震動,一個不好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李世民生氣的還不只是這些,一個如此龐然大物就盤踞在他眼皮子底下,他居然毫不知情,這才是最危險的。也意味著他對天下的掌控存在著巨大的漏洞。

不過畢竟是馬上得天下的皇帝,什么樣的大陣仗沒有見過,并沒有因為憤怒就失去理智,而是質問道:“華州刺史和鄭縣縣令呢?”

張鴻回道:“不知道,華州刺史位高權重,我們工作組根本就見不到他。鄭縣縣令倒是出現過一次,但從那次之后就一直找各種借口避而不見。”

“一群蛀蟲,我恨不得夷其三族。”李世民怒道。

“令潼關出兵迅速剿滅叛賊,把當地官府也清理一遍,我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造反是什么下場。”

御史大夫韋挺連忙起身道:“圣人,軍政分離乃國之法令,若讓軍方清查華州貪腐之事恐引起文官反彈。不若朝廷領派一欽差專門處置此事,順便也能安撫流民。”

“法不可輕廢,請圣人三思。”長孫無忌也站起來支持道。

“請圣人三思。”其他文官系臣子也紛紛表態。

軍方的人則一句話都沒說。

李世民也知道自己氣憤之下出了失誤,當即借坡下驢道:“好,諸位以為誰可為欽差?”

“中書侍郎岑文本可擔此重任。”房玄齡舉薦道。

“臣亦以為岑侍郎合適。”長孫無忌也道。

雖然還有人提出了其他人選,但兩位宰相共同舉薦,岑文本還是獲得了這個機會。或者說他同樣也是李世民心目中最佳人選。

要知道他可是李世民夾袋里排名非常靠前的人才,當宰相來培養的。

岳山一直沒有說話,在知道造反的地方是華州的時候就知道事情鬧不起來,最昏庸無能的皇帝也能輕松處理掉,更何況在座的都是數一數二的大佬。

但越聽他就越覺得不對勁,你們這么快就想好處理方法了?就不考慮一下造反的人里面有被裹挾的無知百姓嗎?

把他們一起殺了?還是流放?可不管是哪種都太慘了。

所以他馬上站出來說道:“諸位,我有還一點疑問。”

李世民這才想起屋子里還有一個人,道:“哦,還沒有問過你的意見,說吧你有什么想法。”

岳山道:“你們就這樣定性為聚眾造反了嗎?”

眾人一愣,搞不懂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反問道:“他們都聚眾殺害官兵圍堵縣城了,難道還不是造反?”

岳山道:“造反的應該只是少數,我覺得大多數百姓都是被裹挾的,總不能一概而論吧。”

李世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看智障一般的看著他。

岳山不知道自己哪里說錯了,茫然的摸了摸頭。

還是房玄齡替他解了圍:“我想我明白岳候的意思了,你是擔心朝廷把被裹挾的無辜百姓一起殺了吧?”

“難道不是嗎?”

“自然不是,朝廷會一一甄別的。造反者按律處置,被裹挾的百姓遣返原籍著當地官府監管教育。”房玄齡解釋道。

“呃……”岳山那叫一個囧,穿越以來就沒這么丟人過。

“哈哈……岳候一片仁心還是很讓某佩服的。”房玄齡笑著打趣道。

“哈哈……”眾人也跟著大笑起來,連李世民都失聲笑了出來。

笑了一會兒,張鴻再次開口道:“不過這些被裹挾的百姓的安置確實是個大問題。”

“鄭縣隱戶太多,如果全部落戶在當地恐怕永業田不夠分。且他們畢竟參加過謀反,聚在一起也是隱患,不若趁此機會把他分散安置。”

眾人紛紛點頭,這確實是個好辦法。把一群參與過造反的人安置在關中大家都不放心,分散遷出去才是最好的。

正所謂故土難離,平時想把這些人遷走千難萬難。但現在他們參與了造反,朝廷不殺他們就已經不錯了,沒人敢反對遷徙。

李世民點點頭道:“張尚書乃老成持重之言,那么把這些人安置在哪里合適呢?”

眾人開始商量,雖然每個人說的地點不同,但大致方向就兩個。

一是北方邊疆,朝廷剛剛從東突厥手里奪回大片土地,正需要補充人口。二是嶺南,遷徙更多的中原人過去朝廷的統治才能更加長久穩固。

這些人越商量越超綱,很快就從鄭縣叛軍聊到了全國的隱戶上面去了。

全國的隱戶更多,戶部給出的數據在兩百萬到三百萬戶之間。

這可不是胡謅而是有依據的,隋煬帝時期在籍戶冊為八百九十萬戶,四千六百余萬人。到武德年間只有兩百多萬戶,一千萬人出頭,差不多少了三千五百萬人。

從隋煬帝末期到李淵建立大唐打敗各路諸侯,中間只有十來年時間。十來年死三千五百萬人,這是什么概念?

這可能嗎?

那些人去哪了?

因為戰亂成為了隱戶。

唐朝建立到現在都沒有請查過人口,戶籍冊是地方衙門上報多少就算多少。

大唐給在籍百姓分永業田,隱戶是沒資格享受的,他們只能給別人家當佃戶。而使用佃戶最多的就是世家豪強,可以說一大半隱戶都掌握在他們手里。

這也是為什么搞人口普查和清丈土地的時候,朝廷提前把邊軍調入國內的原因,害怕世家豪強造反啊。

那么現在問題又來了,這些被清查出來的隱戶怎么辦。

就地入籍分配土地?

不現實,中原沒有那么多土地可以分,或者說朝廷手中的土地不夠。除非把所有世家豪強給滅掉,把他們的土地分給百姓。

這不現實。

入籍卻不給分田百姓們會不愿意的,因為入籍之后就要繳納賦稅,不給田光讓納稅這就是逼著他們造反。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人口稠密之地的隱戶遷徙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入籍。至于百姓們愿不愿意……朝廷有的是辦法讓他們同意。

很快,一場為了平叛而召開的會議,話題就變成了未來五年人口遷徙計劃。

利用這次人口普查的機會把中原尤其是山東、河北、河南人口稠密地區的隱戶遷徙到別處去。

一來緩解這些地方的人口壓力;二來遷入地也能因此得到發展;三來這三地世家豪強的力量雄厚,通過這個機會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力量。

遷入地主要有兩處,北方和嶺南,順序為先北后南。畢竟此時大唐的經濟中心和戰略重心都在北方,南方沒有強敵可以慢慢來。

剛剛才出了一次丑的岳山老實的坐在椅子上沒有說話,但李世民卻不想就這么想過他,戲謔的道:

“翠嵐,你有何高見?快來說說。”

岳山尷尬的笑了一下,然后正色道:“關于遷入地,我和諸位確實有小小的分歧。”

李世民愣了一下,沒想到他真有不同意見,說道:“分歧在何處?”

其他人也收起笑容,認真傾聽。

玩笑歸玩笑,岳山的意見他們還是非常重視的。

岳山道:“我認為不應當這么著急大規模往嶺南遷徙人口。”

身為嶺南大開發的提出者,卻反對大規模往這里移民,眾人都非常驚訝。

不等別人發問,岳山解釋道:“南北方的氣候和環境差別太大。北方氣候干燥、多旱地……又經過數千年的開發較為適宜人類居住,不論是哪里的人,到北方都能很快適應。”

“但南方不同,尤其是嶺南,河流密布、植被豐富,氣候潮濕炎熱……瘴氣、血吸蟲、各種毒蟲猛獸橫行……”

“即便是當地人也要小心翼翼才能生存下去,貿然把北方人遷徙過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十不存一了。”

“還要考慮到當地俚僚人的想法,他們對朝廷的信任本就不足,遷徙大量北方人過去容易讓他們誤以為朝廷在爭搶他們的土地財富。”

“要是雙方發生一點摩擦,再被有心人煽動,朝廷經營數年才創下的大好局面恐怕會一遭丟盡。所以我以為往嶺南遷徙人口一定要慎重。”

“可以先圈定一些遠離俚僚人又比較適宜居住的地方,少量遷徙一部分過去定居,然后在以此為據點慢慢向四周擴散。”

“我以為當以二十年為期,逐步完成人口遷徙、俚僚人改造等計劃,從而真正把嶺南化為腹地。”

聽完,眾人都不說話了。

嶺南的危險他們不知道嗎?不,太清楚了。要知道就在幾年前岳山提出嶺南大開發的時候,不少人還站在一旁等著看笑話呢。

從古自今嶺南就一直被視為莽荒之地,瘴氣、毒蟲猛獸、野蠻的俚僚人等等,去哪里的人能活著回來的十不足一。

大部分人都不相信這樣的地方居然能成為糧倉。

可岳山一波操作確確實實打了所有人的臉,嶺南真的成為了糧倉,關中大旱的時候幾乎以一地之力養活了關中百萬生民。

這幾年每年都為朝廷貢獻無數的糧食,朝廷在洛陽等地建設的大型糧倉里裝的四分之一都是從嶺南運回來的糧食。

軍方憑什么敢把全國的軍隊輪流抽調到北方草原進行實戰訓練?要知道大軍一動那就是消耗糧食的無底洞,每天消耗的糧食嚇死人。

就是因為有嶺南源源不斷運送來的糧食支撐。

嘗到甜頭的朝中諸公自然想要更多,所以他們才會無視嶺南的惡劣環境把北方的百姓遷徙過去。

至于死多少人,那都沒有糧食重要。反正都是隱戶原本就不為朝廷繳納賦稅,死了就死了。

但李世民不一樣啊。

史書上關于李世民的評價有很多,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有人說他出身權貴其實并不是怎么同情百姓,所謂的仁政都是為了自家的江山長治久安。

然而在人口政策上的寬仁上,唐朝的前三位皇帝都可以在歷史上排進前十。

為什么?

古代朝廷收入的大頭是什么?戶稅和地稅,朝廷百分之八九十的稅收都來自于此。所以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人口。

就以隋朝為例,楊堅和楊廣父子倆數次大規模搜括隱戶,甚至逼著百姓分家,就是為了多收戶稅。

唐朝初期實行的是“放水養魚”、“藏富于民”的政策,從來沒有搞過人口普查,更不會強迫百姓分家。

一直到李治統治時期,唐朝經過幾十年休養生息,在籍戶冊還不足四百萬戶。當時的隱戶數量和在籍數量是差不多的。

有人要說了,隱戶不能參加科舉,不能出仕,甚至經商都受限制,國家還不分永業田,這算什么仁政?

然而,就算上了戶籍冊就能當官了嗎?大多數百姓還是要在土里刨食。

隱戶是不用交稅的,也不用服勞役,僅此兩項就能結余大量的錢糧。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百姓明知道只要自己主動上戶口就可以分永業田,依然選擇當隱戶的原因。

初唐三位帝王放任百姓當隱戶,在當時來說就是一種仁政,還是史上少有的仁政。

言歸正傳。

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是非常重視百姓的。

剛才大家一起商量人口遷徙計劃的時候,他受到幾位宰輔們的影響,忽略了嶺南的惡劣氣候,準備往哪里大規模移民。

此時經岳山一提醒才陡然醒悟,這就是在讓百姓去送死啊。

明白這一點后他眼神陰郁的掃視了一圈,然而看到的都是房玄齡等人坦然的表情。

他忍不住嘆了口氣,房玄齡等人這么做也并不是為了謀私,而是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正因為此他才更加無奈。

這就是觀念上的差異,沒有辦法消除。

在這方面反而是岳山的想法更符合他的觀點,所以他干脆無視了其他人,問道:“你還有什么想法,一并說了。”

岳山也知道自己那番話估計把周圍人得罪了一圈,但他并不后悔這么做。這關系到無數條人命,必須要爭。

再說了,朝堂之上政見不合實在太正常了,要是因為意見不同就把對方視為仇敵,那朝堂早就亂套了。

只要沒有觸及到自己陣營的根本利益,沒有誰會輕易結仇。

往嶺南遷徙人口的問題并不涉及到任何人的利益,因為嶺南是所有勢力的空白區域。

真說起來還就屬岳山在那邊的勢力比較大,畢竟嶺南大都督寧純就是岳系干將,這一點誰都知道。

所以岳山當眾駁他們面子,他們縱使心里不痛快也不會有別的想法。

聽到李世民詢問自己的意見,岳山也沒有隱瞞,把自己的想法一骨碌全說了出來。

“剛才諸位同僚所言,人口遷徙先北后南的計劃我是贊同的。北方對我們來說更加重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對新占領地區的統治和開發,才有能力繼續向外擴張。”

“我們的分歧就在南方上面,我也同樣認為應該往南方遷徙人口。但不應該在嶺南,而是長江沿岸,更具體點說就是鄂州到潭州之間。”

鄂州至潭州?

眾人放下心中的不快,開始思考岳山這個建議的可行性,越想他們就越覺得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他們又不傻,只是之前被嶺南的糧食給吸引住了,以至于忽略這一塊地方。

其實也不怪他們,長江和黃河是中國最大的兩條河流,但就人文地位上來說黃河遠超長江。

黃河是母親河,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幾千年來華夏文明的中心亦始終在這里。

長江只是一條大江而已,在春秋戰國時期還被視為蠻荒之地,楚國最早這里進行開發。秦漢之際也陸續開發了一些,但并不被重視。

一直到東漢末年孫吳政權建立,這里才迎來第二次大開發的機會。然而隨著孫吳政權滅亡,這里再次成為雞肋。

一直到唐朝建立,這里始終是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地方。因為岳山搞嶺南大開發,在朝廷的心目中這里的地位甚至不如更偏遠的嶺南。

這就是房玄齡等人遷徙人口的時候不考慮這里的原因,沒有存在感。

但經岳山一提醒,在回想這一片地域的氣候環境,他們頓時就明白,不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戰略價值,鄂州至潭州一帶都比嶺南更具開發價值。

房玄齡忍不住擊掌贊道:“妙呀,鄂州至潭州為長江沿岸,坐擁水運之便利又有沃土良田可供耕種,開發好了也是不次于嶺南的糧倉。”

“且此地恰好處在南北之間,是南北之紐帶。若把此地開發出來,就可以順利溝通整個南方,嶺南地區的很多問題亦可迎刃而解。”

楊師道也道:“當年孫吳就對這里進行過開發,后來雖有所荒廢但基礎尚在,再次開發的難度要小得多。”

魏征也贊同的道:“此地亦屬于南方,但不論是氣候還是環境都較嶺南更加適宜生存,北方人遷徙過去也能適應,不用擔心水土不服的問題。”

長孫無忌跟著道:“當地各級衙門齊全,大量移民亦能妥善安置迅速恢復生產,確實比嶺南更加適合。”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從各種角度分析往鄂州至潭州一帶移民的可行性和優越性,大有一種不往這里移民就是弊政的架勢。

對岳山的建議李世民也深以為然,想把中原尤其是山東、河南、河北擁擠人口大規模遷徙出去,除了北方新占領的土地外,再也找不到比這里更合適的地方了。

而且難得群臣也達成了一致意見,他也不再猶豫,當即做出決定:“好,就依翠嵐所言,往鄂州至潭州一帶遷徙人口。”

但隨即另外一個問題就來了:“此事重大必須有一良臣統籌管理方可,且想盡快的開發此地亦需能臣支持。諸卿以為誰最合適?”

眾臣神色一肅,相互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火花。

鄂州至潭州地域廣闊橫跨數州之地,如果連瀕臨州縣也算上,地域幾相當于兩道之地。

朝廷要開發這里,需要可不只是一個統籌管理的大員,下面的很多官員同樣要更換。這種擴大自己派系的機會誰都不愿意放過。

只有岳山,什么表示都沒有。

先親自主持棣州大開發,后來嶺南的寧純又加入他的派系,從皇帝到群臣都不太可能讓他去主持這里的開發。

但這并不意味著他什么都不用管了,正因為成了局外人,他的意見才更加重要。

眾人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人選,爭的那叫一個激烈。

李世民一言不發,他是樂于見到臣子起爭執的。

比如岳山剛才毫不留情的掃了一圈人的面子,他看的就很開心。

況且這些人雖然有私心,但舉薦的大多都是有真材實料的人,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都可以用。

何為大局?他自己的想法才是大局。

這么大的事情他這個當皇帝的不可能沒有自己的想法,他也有自己的人選。先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選安排好,才會考慮別人舉薦的人才。

長孫無忌等人也清楚這一點,他們舉薦的人才自能作為參考,皇帝不會完全按照他們的想法用人。所以稍微爭執了一番后,大家共同舉薦了十幾個人。

李世民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而是看著岳山道:“此策是你提出來了,可有合適的人選?”

岳山遲疑了許久,才說道:“還真有一個人選,特別適合去主持大局。”

“誰?”

“太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文唐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6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