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寒門狀元  >>  目錄 >> 第一一四五章 最后的防線

第一一四五章 最后的防線

作者:天子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天子 | 寒門狀元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寒門狀元 第一一四五章 最后的防線

朱祐樘對沈溪的評價很高,在這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代,沈溪對于時局的把控非常準確到位。

如果說以前沈溪預知一些情況是利用了歷史的一些必然規律,但在本次韃靼人入侵這件事上,他用到的完全是他對于戰局變化的合理推演,以及他對韃靼人脾性的了解。

不過良材歸良材,朱祐樘并未準備派出兵馬援救沈溪。

如今已經發生的事實,便是張家口、宣府失守,下一座能與韃靼人抗衡、阻擋韃靼兵馬東進的重要關隘城塞就是居庸關,又或者是紫荊關。

至于內長城以外的地區,暫時可以先行放棄,這是出于大戰略的考慮。

李東陽出列道:“陛下,延綏巡撫沈溪,早在戰事發生之前,便預料到北寇行進之策略,土木堡一戰中敗北寇兵馬,確有幾分將才。”

“但是,其進兵畏縮不前,前線戰報發送不清不楚,以至于朝廷對于戰局所知不足,也是事實。沈溪此子尚需磨礪,才可坐實陛下大明棟梁之才的贊譽,否則就只是意氣用事、不聽朝廷命令的初生牛犢……”

聽到這里,謝遷已經忍不住沖著李東陽怒目相向。

好你個李老兒,以前就懷疑沈溪無中生有,說沈溪兩句我都忍了,但現在證明沈溪所說并不是無的放矢,你還對沈溪有所貶損,那就不是我能接受的!

謝遷并不是要為沈溪“申冤叫屈”,他是真心覺得,沈溪能先別人一步預判戰局變化,準確將戰報提前一個月送到京城讓朝廷防備,結果朝廷并沒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至于張家口和宣府相繼失守,這純屬朝中重臣對于戰局變化預估不足所致。

沈溪提前上奏,朝廷不予采信,現在邊塞幾大要隘果然如同沈溪所說的那樣遭遇圍困并且丟失,怪誰?

另外,說沈溪前線發送戰報不清不楚,明明人家戰報抵京已經十天了,結果在這十天時間里,硬是被有司衙門扣下來說是要證實,導致內閣和皇帝無法獲得第一手資料,難道也要怪罪在沈溪身上?

對立李東陽的指責,謝遷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

但李東陽所言卻得到其他大臣的認可,就好像故意在找替罪羔羊一般,你說狼來了我們不信,那是你的罪過,為什么你沒有跟我們說明有多少只狼,每只狼長什么樣子?你說明白了指不定我們就信了!

當然,如果那時候我們還是不信,事情依然還得怪你!

話語權掌握在我們手中,就是要把你推出來頂缸,你能把我們怎么著?

馬文升卻不是蠻不講理之人,他出列奏稟:“陛下,延綏巡撫如今身在土木堡內,與韃靼兵馬周旋,或可成為西北戰局之轉機。”

“居庸關、紫荊關外如今能倚重的,無非是大同、太原等地兵馬,若抽調三邊兵馬回撤,一時間恐難以成行,不若以土木堡為屏障,同時兼顧居庸關和紫荊關防御,抵擋韃靼兵馬東進……請陛下示下!”

馬文升的話,并未得到大多數大臣的認同,主要在于他將土木堡的地位說得太高了。

朝中大臣認為,即便可以將一些衛所和衛城當作阻擋韃靼東進的屏障,也不該將一座廢棄幾十年的堡壘看得那么般重。

在這些大臣看來,既然韃靼人連堅固的張家口堡和宣府都能攻破,更別說是土木堡這樣幾乎不設防的廢棄土堡。

劉健出列道:“以居庸關和紫荊關作為據守之地,并無不妥,但土木堡嘛……無山河之險作為憑靠,難以承擔重任!”

劉健為人謹慎,他對西北形勢有一定了解,如果不是沈溪奏報他駐守土木堡,劉健幾乎記不起有這么個地方,畢竟土木堡已經荒棄多年,劉健這樣相對公允的首輔大臣,也不認為土木堡具備阻擋韃靼人前進的要素。

內閣大學士中,以首輔劉健居首,而在所有部堂中,以吏部尚書、四朝老臣馬文升居首。

如今兩名頂級文臣出現沖突,馬文升認為應該以土木堡作為屏障,而劉健則反對將土木堡納入京師防御體系。

一時間在場的朝臣不知該支持誰為好,但按照朝中絕大多數大臣的意見,他們更傾向于將土木堡暫時放棄。

朱祐樘不想在兩人中做出抉擇,本身他這個皇帝在很多大事上都沒有主見,以往他頭腦清醒,有自己的判斷,但現在他身體和精神都欠佳,根本就無法在這種事情上判斷誰對誰錯。

朱祐樘咳嗽好一會兒,才問道:“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朱祐樘以前在朝堂上議論事情,這句話說得最多,大臣也都習慣被朱祐樘勒令站邊,在兩方意見相佐的時候,誰若是采用模棱兩可的立場,基本上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朱祐樘問的是你支持誰,如果你說兩邊都不支持,請說出理由來,否則皇帝便會覺得你這個大臣很沒用,久而久之就會將人撤換。

在這點上,朱祐樘算是一個稱職的君主,他不喜歡臣子跟他虛以委蛇,就算大臣本身能力平庸,也必須要有主見,如此一來朝中最沒立場的反而是朱祐樘自己。

環視身邊一干同僚,謝遷悲哀地發現,想讓別人支持馬文升的觀點很困難,朝中這么多人雖不都是貪生怕死之輩,但從務實的角度來說,確實應該以居庸關、紫荊關作為防御重點,土木堡應該暫時放棄。

謝遷非常著急,如果不是沈溪陷在土木堡,說不定他也會支持劉健的觀點,但如今土木堡形勢危急,一個不好就有可能全軍覆沒,于公于私,他都不會放棄沈溪。

站在私人的角度,沈溪是謝遷的孫女婿,是他刻意栽培的事業接班人。謝家跟沈家關系緊密,而沈溪又跟太子關系密切,沈溪只需要按部就班做官,將來入閣甚至擔任首輔都不在話下。

而為公考慮,沈溪提前預測到韃靼人進兵動向,又曾經挫敗佛郎機人、韃靼人的陰謀,還在南方平定盜匪時立下汗馬功勞,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具備化腐朽為神奇能力的少年奇才。在當前戰局已經極為不利的局面下,謝遷認為積極配合沈溪的戰略部署,或者可以力挽狂瀾。

在多次懷疑沈溪的決策后,謝遷現在無比相信沈溪具備神奇的能力。

謝遷非常希望自己能說服在場的大臣,所以在別人都沒開口說話時,不得不主動站出來稟奏:

“陛下,微臣以為土木堡雖年久失修,但沈溪小兒能在土木堡挫敗北寇數千兵馬,以至北寇不得不屢屢調撥大軍圍困,久攻不下,此乃沈溪小兒能力的具體體現。若出兵往援,即便兵馬不多,也可讓北寇處處受到掣肘,將來或可以懷來衛、隆慶州和土木堡一線作為對北寇防御的第一線,從京師調動兵馬,在此三處阻擋北寇東進!”

要陳明觀點,就必須說出理由,這是在朱祐樘手底下做大臣必須具備的素質,否則就是一個庸碌之才。

謝遷平日能說會道,也懂得揣測皇帝心意,自然明白說什么能讓皇帝采納他的觀點。

他首先說明沈溪的能力,你們不是說土木堡年久失修不能作為屏障嗎?那我就告訴你們,沈溪小兒仗著土木堡防守之利,全殲韃靼四千兵馬,就算是劉大夏在寧夏鎮上奏的大捷,斬殺俘獲的韃靼兵馬數量都沒到這個數。

劉大夏手底下可是有數萬邊軍精銳,而沈溪麾下不過幾千京營老弱殘兵。

你們不是說土木堡沒有戰略意義嗎?那我告訴你們,土木堡有懷來衛和隆慶州作為支撐點,是居庸關以西最后一道連成線的防御陣地,這幾座城池尚未攻破之前,韃靼人不敢輕言進兵居庸關,因為這時代行軍之大忌就是繞敵深入,即便背后是一座駐兵不過數百的小縣城,也可能會對大軍形成兩面夾擊的狀況。

韃靼人以前之所以不擔心大明兵馬夾擊,是因為他們的騎兵速度非常快,而且他們打的是劫掠戰,不是攻城略地的戰事,攜帶的輜重很少,轉移很快。

但這次韃靼人要攻打的是居庸關、紫荊關和京師這樣的堅固城池,明軍作為防守一方,韃靼人不攻城難以得到他們預期的戰果,如此一來,韃靼人就必須攜帶大量的攻城器械以及糧草輜重,緩緩推到京城之下。

當年瓦剌人攻打京城,就犯了顧此失彼的錯誤,以至于居庸關七天七夜沒被攻克,深入京師之地后處處遭遇地方大明官軍和民團襲擊,再加上有于謙等人領兵防守,瓦剌人在京師之外接碰壁,不得不黯然退兵。

謝遷說的很直白,他并不是為了讓土木堡到懷來衛、隆慶州一線形成最后的屏障,只是作為對韃靼人的掣肘,并且提出不是派出所有兵馬往援,只是派出部分兵馬加強防御力度即可。

這樣的好處是,這些城塞能阻擋韃靼人一段時間,讓西北兵馬有充分的回援時間,京師到居庸關、紫荊關一線也可以調兵遣將組織防御。

這觀點,可以說是理據充分,就等皇帝首肯了。

但今天李東陽仿佛跟謝遷扛上了,竟然主動站了出來,直接反對謝遷的陳詞:“陛下,臣以為不可!居庸關以西,已無防守的必要,連張家口堡、宣府這樣的堅城都失守,況土木驛、懷來衛、隆慶州乎?京師防御,當以居庸關、紫荊關為首,以九城防備為先,請陛下下旨!”

內閣三位大學士,劉健和李東陽意見保持一致,而謝遷則支持馬文升,其余朝臣中,即便是知兵的英國公張懋也站在劉健一邊。

張懋雖然很欣賞沈溪這樣年輕有為的后生,但他知道是五軍都督府的屬官私自扣下沈溪的軍報后,便知道自己惹上了麻煩,所以索性一路錯到底,最好是沈溪死在土木堡一了百了,到時候將罪責往其身上一推,誰也不會追究他這個國公爺的頭上。

另外,張懋不敢把大明的安危寄托在一個十七歲的少年身上,更愿意相信居庸關、紫荊關和京師防備。u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寒門狀元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455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