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我是秦二世  >>  目錄 >> 第二十二章 悍然進攻

第二十二章 悍然進攻

作者:華夏九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華夏九洲 | 我是秦二世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是秦二世 第二十二章 悍然進攻

先秦時代,為了溝通華夏大地眾多水系,自chūn秋時開始,為了種種目地,華夏先民已經開始在各個水系之中開始挖掘運河進行勾連。公元前6世紀初,當初的chūn秋霸主楚國就在江漢平原上開挖了楊水,從后世的長江沙市一帶到漢水沙洋一帶,溝通了漢水和長江,大大縮短了從漢水至長江的航程。這是有記載的華夏最早運河工程。到了西晉時期,為了加強長江中下游與京城洛陽的聯系,這條運河被再次開挖,改稱為楊夏水道。

chūn秋時期,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吳國,出于政治軍事上的爭霸和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也開鑿了不少運河。當時吳國首都在今蘇州,主要敵國是西面的楚和南面的越。為了攻打楚、越,吳國開挖了胥溪和胥浦。

胥溪以后世江蘇宜興為起點,經溧陽、高淳,溝通水陽江,從蕪湖入長江,把太湖水系與長江連接起來。胥浦約在后世金山(上海)和嘉善(浙江)之間,匯納太湖上游眾水,經淀山湖、泖湖,東流入海,勾通了太湖和東海。

胥溪和胥浦的通航為公元前486年吳國打敗楚、越作出了貢獻。楚、越并入吳國版圖之后,北方的齊國成為吳的主要爭霸敵手。

為了伐齊,吳國修筑了蘇州至揚州的運河,把首都遷至邗(后世揚州),并于公元前485年開鑿了著名的邗溝。邗溝從揚州向東北,經shè陽湖達淮安入淮河,最早溝通了長江和淮河。開挖運河,促進了吳國經濟的發展,使其由弱變強,稱霸一時,并成為“通渠三江五湖”、“不能一rì而廢舟楫之用”的國家。

戰國初期,魏國強盛,遷都于后世河南開封。在公元前361年魏國開挖了溝通黃河和淮河的鴻溝。

上述楊水、胥溪、胥浦、邗溝和鴻溝等,是chūn秋戰國時期華夏最早的人工運河工程,這些古老運河在后世有的或許早就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有的卻依然能夠看到些許蹤跡或者說仍在使用。而在先秦時代,這些運河卻大多都運轉良好,這些運河溝通了黃河、淮河、長江及東南沿海,加上眾多的天然河道,構成了龐大的水路交通網,對古代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chūn秋戰國之后,始皇帝統一天下,為了平定南越之地,出于軍事上的考慮命蜀郡監御史祿(主掌一郡監察之權,同郡守、郡尉官職相等)以及另外三位工匠開挖了華夏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兩條運河之一,靈渠。除靈渠外,另一條運河就是后世隋煬帝楊廣開挖的京杭大運河。

靈渠開鑿于公元前221~前214年,它溝通了長江支流湘江和珠江支流桂江。

漓江水位高而湘江水位低,如何使湘江北水翻坡南入,流通到漓江進行勾連,在后世也許很簡單。但是在先秦沒有任何準確的測量儀器,沒有開挖機械,沒有爆炸火藥,只能用目測、步測的方法來決定地勢的高低。只能用鐵錐鐵鉆來鉆取石塊,用鋤鏟來開鑿渠道的情況下,開挖靈渠之艱難可想而知。

史祿等人就是在這等簡陋的條件下,用時三年,一次一次地探索,一次一次地目測,一次一次地搬運,完成了這一構造完整的宏偉水利工程體系。

靈渠的開挖,對大秦平定嶺南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原連接南越之地最為便捷的通道,極大的促進了南越之地同中原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為了加強對楚地的統治,遣刑徒三千人自后世江蘇鎮江至丹陽,順應丘陵地勢,開挖了一條彎曲的河道,東南通吳國開挖的胥溪而至會稽郡吳縣(后世江蘇蘇州)。又自后世浙江崇德向西南開鑿新水道抵錢塘(后世浙江杭州),這條運河被稱為丹徒水道。而丹徒水道也奠定了后世隋代江南運河的走向。

項羽十萬大軍以及三萬余勞役九月十四從曲陽出發,用了兩rì時間到達鐘離,然后大軍從邗溝浮渡,進入東海郡的盱眙縣(后世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游弋在會稽的五十余條南越樓船也長江直接進入邗溝從吳縣給項羽送來了大批秦弩所需要的弩箭。

這些弩箭,都是投靠項梁的虞氏族人在會稽郡給項梁大軍打造出來的。畢竟,子嬰可以提供秦弩給項梁,弩箭顯然不可能提供太多。相對于制作復雜的秦弩,弩箭的制作可是極為簡單的。

而這個時候,韓信已經過了東海郡的廣陵城(后世揚州市廣陵區),準備領大軍順著邗溝到達丹徒水道然后直接南下進逼會稽郡治吳縣。

馮劫則是從泗水的符離縣(后世安徽省宿州市附近)開拔,從鐘離進入九江郡平定九江東部。

嚴格的說起來,盱眙應該是恰好處在符離于廣陵正中間,符離到盱眙同廣陵到盱眙的距離幾乎一樣。只是因為馮劫和韓信進攻的方位不同,所以在收到皇帝命令兩人大軍進剿準備從東海北上進入山東等地的項羽大軍時,馮劫大軍的斥候很快就發現了項羽大軍的所在。

此時,馮劫同項羽大軍相距不過五十余里,而調頭揮軍北上正在尋找項羽的韓信十萬大軍,距離項羽所在,卻是足足有近一百五十里之遙。

韓信的斥候發現項羽大軍所在之時,馮劫已經領著麾下的十萬秦軍調轉方向,先朝東而行堵住項羽北上的必經之路然后南下朝著項羽大軍所在的地方壓了上來。

然后馮劫一邊將發現項羽大軍所在的信報稟報給胡亥,一邊將自己想要同韓信聯手吃掉項羽大軍的意思用信報傳給韓信。

雖然馮劫看不起韓信尤其是韓信受胯下之辱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傳了出去之后,馮劫更是看不起,而且兩人因為河東郡魏豹叛亂之事生了齟齬,但是馮劫怎么說也一個領軍多年的老將,在這個關頭自然不可能因小失大。即便他很想自己一個人就收拾掉項羽,不過那也只是他想想而已。

他很清楚項羽如果竄入山東等地所能造成的危害。

馮劫同樣很清楚自己的麾下兵卒的實力以及項羽大軍的實力,胡亥連續數封給他們的信報中已經將項羽的兵力說的一清二楚。

正因為如此,馮劫才主動給韓信去了信報,表明自己想要同韓信聯手趕在徐闖那數萬的青龍軍到來之前,將項羽大軍給解決掉的想法。

他相信,自己和韓信的這二十萬大軍,任何一路大軍單獨碰上項羽,都不能阻攔的住項羽,甚至于還會被項羽擊敗。

不是馮劫對自己麾下大軍的實力沒有自信或者說是他對項羽大軍的實力高看。而是這是事實。

馮劫領著大軍在距離項羽大軍二十里的地方扎下了營寨。他并不想在這個時候同項羽對陣。只要項羽不進攻,他打算就這樣同項羽對峙直到韓信的大軍趕到。

那樣的話,兩路統計二十萬大軍前后夾攻之下,項羽必敗無疑。

馮劫想的不錯,韓信在收到他信報的同時,就已經催動大軍快速北上,朝著盱眙所在趕了過來。

第一天,如馮劫所想的那樣,項羽果然在發現這路堵截在他北上必經之路上的秦軍有些拿不準,除了頻繁的斥候刺探外,并沒有任何動作。

項羽和張良沒有想到應該是兵力空虛的東海怎么會出現這么一股不少于十萬的秦軍。而且還正好出現在他們北上的必經之路上。

當然那,項羽可以繞道,但是如今已經有了這么一股秦軍盯著,誰知道會不會有更多的秦軍在趕來。如果繞道繞到最后反而繞到秦軍重圍之中,那就是找死了。

好在,這一天中雖然損失了不少的斥候,但是項羽總算弄清楚對面那股秦軍是哪支秦軍了。就是原本應該駐扎在壽chūn對岸的秦軍兩處大營中的一支。

畢竟,楚軍斥候同馮劫和韓信這兩路秦軍交手不是一次兩次了,雙方不能說知根知底,至少對旗號等標志還是都很了解的。

弄清楚秦軍的身份是不錯,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原本應該還在壽chūn被項梁進攻的秦軍跑到這東海來了,而且還在自己大軍前面,那么最少也是跟項羽大軍一道離開大營東進才能趕到這里。

難道壽chūn對岸的秦軍只剩下一支也就是十萬人了?

可惜,項羽和張良等人的高興沒有持續多久。

當項羽聽到項梁三十萬大軍在淮河北岸僅僅不到兩個時辰就全軍覆沒、而且項梁和范增等一眾將領進階被秦軍所生擒的消息時,他一度以為是自己出現了幻聽。連續問了三遍那逃出生天滿身是血的江東子弟,直到全部都是同一個答案之后,項羽才頹然無力的怔怔癱倒在銅案之上。

一直以來,項羽無論做什么都不用考慮太多。該做什么,如何做,都有項梁給他安排的好好的。如果僅僅是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項羽也許根本不會放在心上。兵沒了可以再招,這個世道最不缺的就是人。可是項梁沒有了,也就意味著他項羽最大的依靠沒了。

今后的一切都要靠他自己了!

第二天,也就是大秦二世元年九月十八,在大帳中合計了一夜的項羽和張良攜手走出大帳,悍然發動了對馮劫大營的進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我是秦二世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6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