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蜀臣  >>  目錄 >> 第548章、嶺南

第548章、嶺南

作者:茶漸濃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茶漸濃 | 蜀臣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蜀臣 第548章、嶺南

交州,乃是前漢武帝滅掉南越國后設立的州,時稱交趾刺史部,一直到漢獻帝的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才改稱為交州。

從名稱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滲透之慢。

或是說,昔日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能傳承近百年,很大的緣由,是中原王朝素來不重視嶺南這片百族(越)之地。

同理,可供大軍同行的道路亦很少。

如大漢若是想從南中進入交州,可選擇的地方唯有兩處。

一者,乃是傳統的牂牁古道。

沿著牂牁江(北盤江紅水河)河谷南下,可入交州郁林郡、直至南海郡的番禺(今廣州)。

昔日前漢武帝在五尺道的基礎上,開辟了往牂牁郡的南夷道且征服夜郎國,最大的緣由就是為了打通并控制這條通往嶺南的水路通道(珠江水系)。

只是這條河谷險灘太多,且在雨水充沛時節常有山洪或泥石崩解等危險,故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另一,則是益州郡(建寧與云南郡)的兩條水路。

分別是沿著禁溪(盤龍江)與西隨水(紅河)河谷南下,直接抵達交趾郡的腹心(紅河三角洲平原)之地。

此兩條水路,乃是現今商貿往來最多的路線。

如先前士燮稱雄交州時,便經常從此路線購入滇馬作為歲貢奉給孫權。

夷陵之戰后先帝劉備崩殂,士燮招誘雍闿叛亂入吳、接受孫權封授的永昌太守,雍闿奉上依附江東的誠意,同樣是從此路線將新上任的益州太守張裔押入交趾轉給士燮,再由士燮轉去給屯兵在番禺的呂岱。

而丞相在討平南中叛亂后,將牂牁郡的南部與益州郡東南角分析而出、設置興古郡的最大緣由,就是為了更便利的控制這三條通行交州的道路。

是故,被孫權遣來交州的呂岱,在守御部署上重交趾而輕郁林,也是幾可預見的。

乃是令副將劉纂為別督入郁林郡,遏制漢軍從牂牁江河谷入擾。

其中,劉纂以四千余人駐軍在布山縣,而部將聶友則是領兩千兵馬進入郁水(右江)河谷的增食縣駐守;而高涼西部都尉錢博則是被呂岱招來領方縣,以本部兩千余人駐守。

劉纂是孫權次女(非是孫魯育)之婿,乃鎮守后方的不二選。

聶友則是豫章郡人。

字文悌,出身微末、少為縣吏,文武兼備。

虞翻被孫權流放交州時,聶友護送出縣,因而被虞翻所贊賞,舉為郡功曹;后被太守遣入京都(建業),復被諸葛恪賞識,不吝折節下交、引以為朋。

諸葛恪的才學,乃是江東小輩的執牛耳者。

能被他引為友朋之人,才學自然不會差到那里去,是故聶友開始在江東揚名,且在諸葛恪美言與舉薦之下,被孫權所重用。

錢博,最早是盤桓在高涼的賊寇首領。

后來投降于呂岱,被承襲舊制拜為高涼(郡)西部都尉,算是甘愿為呂岱效死的嶺南豪右罷。

這也是為何呂岱讓他跨郡領兵而來的緣故。

嗯,高涼最早乃是合浦郡的一個縣,后來被孫權分析而出設郡。

至于重兵扼守的交趾郡,呂岱沒有分兵。

蓋因從興古郡蜿蜒入交趾郡的禁溪與西隨水,有很長一段河谷都是被蠻夷部落所占據,官府并沒有設置鄉縣,一直待兩水匯流后的平原區域,才有城郭村落。

而呂岱與部將隨春率領的本部八千余人,就是鎮守在兩水匯流之處(今yue南越池)。

隨春,最早乃是建安郡東冶(今福州)的叛賊,投降呂岱后被授予偏將軍,督領本部成為呂岱的部將。

可以說,呂岱在交州的守御戰略上,乃是以逸待勞。

以不扼守郁林郡、交趾郡北部的荒蠻之處作為代價,令漢軍來犯的跋涉路程更遠、輜重糧秣轉運更加艱難。

且如此部署,對吳軍而言還一個優勢。

那些盤桓在險山深澤的生蠻部落,素來不服王化,且劫掠成性。

在漢吳兩國通商貿的時候,就沒少劫掠過往的商隊。

如今,漢軍若是從他們的棲息地經過,必然會被侵擾。

雖然以這些部落的實力,不會傻到做出螳臂當車之舉,但仗著擅于攀爬與熟悉地形的優勢,三五成群趁著夜色潛來偷漢軍的滇馬與糧秣輜重等,乃是必然的。

算是意外的疲兵之計罷。

但任何事情,皆是有利必有弊。

呂岱以逸待勞的戰略固然能得逞,但亦會誘發隱患。

緣由乃是江東對交州的控制并不穩固。

抑或者說,作為百族(越)之地的嶺南,以吳國的實力是不能令其心悅誠服的。

江東能將交州納入疆域中,乃是將士家根基徹底拔除的結果。但呂岱在剿滅士家的時候,手段并不能令交州的豪右以及蠻夷部落悅服。

昔日呂岱驅兵討士徽叛亂時,還先遣了士匡游說利害、聲稱投降可既往不咎、保家無憂。但士徽聽從后,率領兄弟六人赤膊出降,呂岱卻食言背信,將他們皆斬殺、傳首建業。

那時,士家故吏皆義憤。

如士徽的部將甘醴、桓治等人,便率領官吏百姓攻打呂岱,只是軍無嫡主且先機已失,反而被呂岱奮擊而大破之。

但對于江東而言,士民不附與蠻夷部落不臣的隱患卻是留下來了。

哪怕后來呂岱在鎮守交州期間,多次派官員浮海出使南去(南洋群島與東南亞)宣國化,令扶南、林邑與堂明等許多小國遣使來吳國朝貢,但也無改嶺南百族對江東不信任的局面。

之所以一直沒有再起叛亂,不過是無有領頭人而已。

一旦漢軍南來,那些不臣江東、父輩死于戰事的豪右或蠻夷部落必然有所動。

如或有舉族投靠依附者,或有別遣族人作為向導者,或有暗中資助糧秣輜重者,或有暗中將吳軍在郡縣守備的虛實告知者,等等。

不可一一道盡也。

對此,呂岱了然于胸。

但孫權無法供應充足的糧秣輜重,讓他督兵北上抵御于外。

唯有兩權相害取其輕罷。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對比他意想中的結果,事態要嚴重得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蜀臣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09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