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回到明朝開工廠  >>  目錄 >> 第215章 分散

第215章 分散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無語的命運 | 回到明朝開工廠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回到明朝開工廠 第215章 分散

兩天后,施奕文一回到工廠,就立即組織工廠開始制模生產壓水井的鐵井頭,與在深州時用砂模鑄造不同。因為需要大規模生產,所以改用鐵模鑄造。

鐵模并不是什么新技術,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出現在鐵范鑄造,其中有鐵農具范,制作精巧,構造完善,工藝水平很高。直到現在各地鑄鍋、鑄農具等大規模鑄件時,也都是用鐵模。

因為壓力井原本就沒有什么技術難度,有了模具以及充足的鐵料,不過只是一天的時間,就鑄造出了數百個。

“現在一天可以造的600個,按這個產量的話,一個月差不多可以鑄兩萬個……”

沉吟片刻,施奕文搖頭說道。

“產量還是低了些,既然是救災的物件,要趕著天時,這樣再增加一些模具,讓工人加加班,爭取一天造2000個以上,這樣一個月就能造六萬個……即便是六萬個,也還是不多啊。”

施奕文長嘆了口氣,這個時候,他更加懷念另一個時空里,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工業能力了。

“北直隸百姓又豈止百萬戶,受災的百姓差不多有幾十萬戶,哎,只能說勉強夠吧!”

個人的力量總歸是有限的,一家工廠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即便是把盧溝鐵工廠全部的產能都用上,也不可能滿足北直隸的需求,面對這樣現實,施奕文也顯得有些無奈。

“公子,即便是造出六萬個,也能活民不下數百萬,這也是大功德了,”

徐思誠看著神情無奈的施奕文說道。

“況且,你不是讓書樓那里刻印壓水井法了嗎?想來不出幾年的時間,這壓水井必定會風行于世的。到那時天下蒼生也能從中受益。”

天下蒼生……徐思誠的話,讓施奕文想到了幾十年后的崇禎大旱,陜西幾年不雨的曠世奇旱,靠著井深只有不到十一米的壓水井,有用嗎?

不過隨后,他又想到另一種可能,也許再過幾十年,在自己的努力推動下以到時候技術水平,興許都已經可以打出深井用蒸汽機,甚至柴油機抽水了。到那時機井的深度可以達到上百米。

“但愿如此吧。”

默默的點點頭,施奕文看了一眼圖紙,然后說道。

“現在咱們廠的鑄造成本是多少?”

“回公子,一個井頭用鐵三十一斤六兩七錢,一斤鐵市價是一分銀子,雖然咱們廠用的遵化鐵廠的鐵,成本比市價低上五成,不過在計價上,仍然是按市價采買,所以鐵價就是三錢一分六厘加上化鐵用焦以及工費,一個井頭的成本不超過四錢二分,我初步定下的出廠價是一兩一錢五厘。”

在徐思誠一一道出井頭的總體成本時,施奕文深思片刻,然后說道。

“我們的成本不到五錢銀子,是因為我們的化鐵成本低,我深州的時候算過,民間的鐵匠鋪鑄造,成本不會低于八錢,我們賣一兩一錢,鐵匠鋪的利潤就會少很多,現在我們需要的是他們把就近生產,在短時間內讓盡可能多的百姓受益,所以,我們可以把出廠價提高一些,這樣,鐵匠鋪有利潤,他們才會紛紛鑄造的井頭,他們從中獲利的同時,才能讓更多的百姓受益。”

有時候,產品定價并不一定會遵循市場規則,就像二戰時日本為了動員民營企業生產軍火,把武器價格提高了一成,以激發民企生產軍火的熱情。而在備戰時期,國家向地方動員線采購武器的價格,甚至有些產品是用一倍于正規兵工廠的高價。

現在施奕文提高價格的目標,是為了增加“小企業”的利潤,讓他們有足夠的熱情投入到井頭的生產制造中,從而讓更多的百姓受益。

“我明白了,這樣的話,井頭的最后售價差不多就是二兩,再加上打井的費用,應該不會超過二兩三錢……百姓們差不多也能負擔得起。”

點頭表示贊同之余,徐思誠又說道。

“公子,估計到時候各地會需要很多鐵,我看鐵廠那邊的產量可以增加一些,畢竟一個井頭要幾十斤鐵呢,千百萬戶人家,要是家家都打井的話,到時候需要的鐵可是個天文數字。”

“嗯。”

輕應一聲,施奕文笑了笑。

“其實,咱們通過賣鐵也可以獲得不菲的利潤。”

其實也就是隨口一說,相比于井頭獲得的利潤,施奕文反倒更看重壓水井給天下百姓帶來的諸多好處。

“等到北方百姓家家戶戶有了壓水井之后,北方百姓就不再純粹靠天吃飯,小旱無憂、大旱糊口,到時候,咱們的棉布等產品的銷量,也會有所增加,嗯,甚至……”

突然,施奕文像是想到什么似的,先是沉默片刻,然后又說道。

“甚至咱們還可以制造肥料,有了肥料的幫助,不但作物的產量可以成倍的提高,甚至一年兩熟也會非常普遍,冬種小麥,夏種玉米……”

想到后世黃河兩岸常見的一年的兩熟作業,施奕文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空間里農牧研究所里的農作物標本,也許今年就可以把那些標本取出來進行繁育。那些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標本,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只要慢慢的繁育,不出幾年的時間,肯定可以成倍的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制造肥料?”

對于玉米,徐思誠并不陌生,它御用的谷物,最初可能只是在上林苑嘉蔬署這樣的地方種植,但是現在已經逐漸傳入民間,雖然有些稀罕,但卻也能吃得到。相比之下,他更好奇肥料是怎么制造的,之所以會這么好奇,是因為他知道,施奕文口中“制造”的含義。

“難不成,肥料也能像其它的東西一樣,在工廠里頭制造?”

詫異的看著施奕文,徐思誠的語氣中盡是懷疑狀。

“嗯,差不多吧,有一些礦石通過簡單的處理之后,是可以當作肥料的,甚至就連同咱們硫酸廠的礦渣,也可以用來制造肥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回到明朝開工廠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3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