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重振大明朝  >>  目錄 >> 第一百六十六章 關中的問題

第一百六十六章 關中的問題

作者:萬里高歌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萬里高歌 | 重振大明朝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振大明朝 第一百六十六章 關中的問題

等把這一切都搞定了之后,朱友建首先干的就是親自帶著人去查看內庫,清點一下自己那便宜皇兄給自己留了多少家產,看看現在手頭究竟有多少銀子可用。

這一查才發現,統計出來的數字是十分出乎他的意料的,內庫中竟然還有一千六百萬兩的銀子和五十萬兩的黃金,這都相當于整個大明朝快兩年的稅賦了。

就算把這些錢敞開了去用,也足夠朱友建再編練一支二十萬的大軍,還能保證他們兩年以上的餉銀,不過若是派去打仗的話,估計也就只能支撐一年。

所以這筆錢看上去是很多,但對于整個大明來說,卻只是杯水車薪。可這話又說回來了,有了這筆錢,朱友建心中也就有了底氣,自己在別院鼓搗的那些賺錢的門路,以前不能光明正大,現在可就不怕了。只要加大投入,產出一定能翻幾番。到時候連同國內外,一年下來給他賺上四五百萬都不是個事。

不過當務之急是要先關注陜西那邊的情況,關中從秦漢再到隋唐,一直都是整個天下的中心,也是土地肥沃,水利豐富的代名詞。

但到了五代宋元之后,關中的地位就急劇下降。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還是因為水土、人口的流失,特別是陜北原本就比較貧瘠的土地,沙化日益嚴重。再加上這兩年又不斷的發生天災,整個關中早已經是流民遍地,一旦處理不好,就會釀成民變。要知道,李自成就是從陜西起家,一路攻進北京城的。

而且就在今年三月間,陜西澄縣就已經爆發了小股的民變,百姓們在一個名叫王二的人帶領下,用墨涂面,聚眾沖擊縣衙,殺死了澄縣知縣張斗耀,隨后他們又借助地利擊敗了前來進剿的官兵。緊跟著又有不少明軍的逃兵加入了這支隊伍,王二的聲勢越發雄壯起來。

王二的起事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就好像在干枯的草原上燃起了一個火頭,霎時間便呈現出燎原之勢,各地不肯安分的饑民,聽到消息后便開始爭先恐后的造反。

朱友建知道,在這之后短短的一年時間里,陜西的中部和北部就全成了亂區。若是自己不抓緊時間處理,那么很快陜西就會變成一個大火藥桶,引爆整個大明。

思來想去,朱友建覺得還是要盡快派人前去,先把災民們給安撫下來才行。至于那些已經形成小股起義軍的地方,還需要派一員知兵之人盡快剿滅。剿撫并用,大棒加胡蘿卜政策,才能解決陜西的問題。

朱友建拿出一份名冊,仔細的看了看,斟酌再三,最后選定了兩個人,一個是范景文,另一個便是孫傳庭。

孫傳庭在明末的史書上也是赫赫有名,他的名聲僅次于有著“明末岳少保”之稱的盧象升,他先是擊潰了高迎祥的起義軍,并將高迎祥生擒,后來又在甘陜一帶多次與農民軍作戰,連戰皆捷,使得關中以南地區逐漸穩定,放著這樣的人才不用,那就不是朱友建了。

不過孫傳庭現在卻是賦閑在家,他因為不滿魏忠賢專政,已經在兩年前棄官回鄉了。但這些在朱友建看來并不是什么問題,孫傳庭的老家在山西代州,離京城不算遠,自己現在召他來,也就幾天的時間。

至于范景文,他雖名聲不顯,卻也是一位忠臣加賢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李自成攻破北京前,他率兵勤王,接連四天沒有吃飯,在崇禎皇帝自縊前他投井殉國,后被追贈太傅,也是一代忠良。

朱友建相中范景文的原因,是因他在東昌府為官時,親自上陣救災,而且功效卓著,使數萬百姓得以重建家園,安居樂業。相信以他的能力,再加上自己的指點,一定能夠將陜西給治理好。

此時的范景文任太常寺少卿,只是個正四品的官員,哪里能夠想到自己會是新皇帝第一個召見的臣子?這頓時就讓他激動不已,等朱友建將自己的旨意說出,任命他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陜西之后,更讓他感到皇恩深重,急忙扣頭謝恩。

不過朱友建沒立刻讓他走,而是命人拿來了幾顆紅薯,命范景文看過之后,朱友建問道:“范卿可知這是何物?”紅薯這東西在大明還算是一樣比較罕見的玩意兒,但自從朱友建這兩年在別院大加種植之后,京城的市面上也時常能看到,所以范景文也并不覺得陌生。

只見他拱手答道:“啟稟陛下,臣也是新近才知道,此物名叫番薯,是從呂宋那邊傳來的好像。”

朱友建微笑著點了點頭:“范卿所言不差,不過范卿可知此物味道如何?”

范景文接著答道:“這個臣也只是略知一二,此物可蒸可煮,微甜,若是用來充饑倒是不錯。”

“那范卿可知此物畝產幾何?”

這倒是把范景文給問住了,他雖然是從地方官調任京官的,但以前也沒有接觸過紅薯啊。看到皇帝詢問,范景文稍一遲疑,試探著說道:“陛下,可有五百斤?”

朱友建微微一笑,的確,五百斤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了,要知道當時的小麥和水稻最高產的也才三四百斤。

“比這要高,卿可再猜。”

“莫非能有八百斤?”范景文自己都有些不信了。

“為何范卿不敢往千斤以上去猜呢?若只有區區八百斤,朕也就不必跟卿說了。”

“啊?千斤?”范景文完全不相信了,就這么一個紅薯,畝產能有上千斤?

“好了,朕也不與你打啞謎了,此物已經在朕的皇莊種植兩年了,最低的時候畝產也沒有低于兩千斤的,而且此物不耗地力,十分耐旱,一年可兩熟,范卿,你說此物價值如何?”

范景文聽完已經完全愣住了,若真是畝產能超兩千斤,別說一年兩熟,就是一熟也足夠養活陜西的百姓了。

“那皇上,此物不知可否給微臣帶去陜西?”范景文楞了一會兒,就立刻回過神來,陜西現如今的情況,他也是了解的,若是能把這紅薯帶去,只需今年一冬天,明年開春之后便可使得百姓不再挨餓。

“這正是朕要跟你說的關鍵問題。此物經過這兩年的改良,上個月已經豐收,據皇莊的人回稟朕,新品種的畝產已經高達三千斤。此次你前往陜西,朕會將此物撥給你一萬石作為種子,無論如何,卿必須把此事作為頭等大事,到任之后就立刻命百姓播種下去,相信等到開春之后,必然能夠有一個好收成。”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振大明朝》,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重振大明朝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32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