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芯片的戰爭  >>  目錄 >> 第054章 最好的機會

第054章 最好的機會

作者:颶有梗  分類: 都市 | 商戰職場 | 颶有梗 | 芯片的戰爭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芯片的戰爭 第054章 最好的機會

現在的中關村開發試驗區,還是起源于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兩邊是高低不一的低層建筑,只有幾棟沿街零散分布的電子賣場,還沒有90年代末的上萬家商戶入駐的場景,許多共和國IT行業的領軍人物還沒有誕生。

中關村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更多的傳奇人物令人敬慕,如張旋隆、王選、萬潤南、段永基、俅伯君、王永民、史玉柱、吳曉軍……在改革開放的這個年代,人們更是滿心喜悅地在這里看到了硅谷的雛形,全國各地懷著各種想法和心情到這里聚集的人,將中關村從一個簡陋的小村變成了喧鬧的電子貿易集中地。

然而從1982年京海掛牌是共和國IT產業探索的開始,在隨后的“兩通兩海”時代,中關村能做的事情僅僅是從國外了解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產品,并通過貿易的手段(其實更多的是走私)將這些東西帶到國內來,然后組裝銷售,一邊培育市場,一邊完成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原始積累。

要知道,此時做PC最需要的是進口許可證,即通稱的批文。民營企業拿不到從國外進口電腦的批文,國營企業有,但沒有外匯等資金自主權,有它也沒用。兩通兩海就去國營企業買批文,倒計算機。

雖然“倒賣批文”的業務模式讓他們當看起來就是投機倒把,但這并沒有影響“兩通兩海”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大賺特賺。因為在當時這樣做利潤最高,處在‘中關村食物鏈’的高端。

當然在此過程中也牽扯到技術環節,也有技術因素,這就是為什么中關村第一批創業者無論大小,基本都具備一定技術背景的根本原因。不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共和國IT產業所謂的技術因素只是存在于應用環節上,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翻譯”的工作。

1988年,中央決定在中關村周圍100平方公里范圍內,成立共和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燕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其“政策地位”與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沿海開放城市達到了同一高度。中關村在國家對IT產品國產化的迫切心情之下,靠技術方面的突破,終于得到了認可,“技工貿”的定位也隨即確立。

雖然“技工貿”是國家相關部門所希望的定位,但在中關村,貿易始終是主流,歷史也并沒有按照“大人物”預想的軌道前進。

1990年前,中關村人引進的國外電腦主要包括IBM、AST、蘋果等品牌,主要市場是部委和機關市場。由于國家政策(計算機產品進口許可證)的保護,國內市場產品主要是“萇城0520”占據主流。

等到1990年,國家宣布正式取消計算機產品進口許可批文并大幅度降低關稅時,在跨國公司強大的壓力面前,不但中關村的“游擊隊”沒有頂住,代表著“國家隊”的萇城也一樣潰不成軍。

萇城從王者之位上摔下來之后,一直沒有找著北。此后,萇城玩得最漂亮的是資本運作,而不是IT。

當然電子工業的問題不是某一家公司的問題,產業的發展本身必須要依靠國家力量來統籌解決,因為這是國家產業體系之間的生死較量。

此外,造成后世共和國電子工業的困局,也不是一個批文就能夠輕易造成的,最關鍵的還是內因。

內因有兩個,一個是太窮,另一個則是作(走)死(私)。

因為按照當時的條件,就算英特爾生在共和國,長在共和國,它也絕對活不了多久,因為美國是電子產業標準制定者,輕輕松松可以掐死你。

而我們什么也沒有,但歐美巨頭也不是給我們沒有機會!

早在1980年,主管電子工業的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就開始了微型計算機攻關工作。四機部電子技術應用研究所(六所),有一個微處理機研究室。主任丁世隆統領著兩個大組,一個組仿制Intel芯片,即05系列;一個組仿制摩托羅拉芯片,即06系列。他們跟曰本企業合作,進行微型機攻關。

到1983年電子工業部確定了05系列,定名為0520A,安排在燕京738廠生產。1985年在各方協助下,該型機成為共和國第一套完全漢字化的計算機,定名0520CH。

1986年12月12日,原電子工業部計算機管理局王副局長,帶領著0520電腦開發組,創辦萇城電腦公司。隨后的4年時間內,在進口許可證制度的保護下,萇城活得非常滋潤。那時候IBM的PC在中關村的價格是3萬元人民幣,萇城0520CH賣兩萬多元一臺,總共賣了超過1.5萬臺,有幾個億的收入。

“萇城0520”,這是共和國第一臺中文化、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的微型計算機,它紅極一時,并曾經被譽為“共和國IT產業的希望”——萇城代表了那個時代國家對IT產業的指導方向。

原本電子工業部可以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安排下屬各廠對核心部件進行國產化攻關。但當時的上層氛圍,要拆毀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自由化改革。電子工業部手里沒錢投資,萇城0520里面的核心部件全是進口貨,CPU是曰本NEC仿制的8088,硬盤是曰本TEAC的,國營杭州磁記錄設備廠生產的軟驅控制卡,9針的EGA顯卡,14寸球面顯示器。

這是40年來,共和國建立電腦國產化產業鏈最好的機會。此時共和國與歐美差距并不大,一旦實現投資獲利正循環,將使共和國電子工業有能量,追趕兩年一波的摩爾周期。以本國企業為產業升級核心,不至于被美國甩得看都看不見,甚至連韓國、臺灣都敢來踩一腳。

共和國在六七十年代,由于核戰爭威脅和歐美全面封鎖,被迫傾舉國之力發展電子工業,已經形成了成套完備的軍用電子工業體系,民用領域在七十年代起步。但是1980年后,國內經濟感冒了,等到1985年時經濟開始發燒了,口袋空虛,最后為了力保經濟發展,被迫進行百萬大裁軍,削減軍費。

因為缺錢,國家的重大科研項目在此時紛紛下馬,“運十”正是裁撤于此時。

同樣,因為缺錢,共和國沒抓住這次機會,而產業投資窗口稍縱即逝。

當年投資4億元就能追趕,四十年后投資40000億元都未必追得上。

就像韓國一樣,當年咬牙投資,三星、LG獲得了巨大成功。他們是靠著共和國巨大市場帶來的豐厚利潤逐漸成長,反過來最后全面占領共和國市場。

而我們依舊一無所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芯片的戰爭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3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