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搶救大唐  >>  目錄 >> 第三十八章 李泰初的猜測

第三十八章 李泰初的猜測

作者:姬伯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姬伯 | 搶救大唐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搶救大唐 第三十八章 李泰初的猜測

李泰初想了想,道:“當然,我聽聞蔥嶺有訓鷹者存在,或許他們靠雄鷹傳遞信息,不過,如此一來,吐蕃軍的行動,恐怕是尺帶珠丹親自下的命令。”

“繼續說下去。”來瑱的臉上多了幾分欣賞之色,于是鼓勵了李泰初一下。

李泰初組織著語言,繼續說道:“如果是尺帶珠丹下令,那么吐蕃軍此舉必有深意,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因為什么,想必和大唐關系必然極大。”

來瑱點了點頭:“分析得有條有理,不過還是缺乏證據,不過,如今吐蕃軍既然來了,那么我也該兌現承諾了,從今以后,你,七,八三個人,就是火長了。”

“謝將軍!”雖然此時李泰初依然有些心不在焉,不過還是誠摯的向來瑱道謝了,畢竟現在來瑱可是他上級。

等來瑱走后,李泰初依然看著吐蕃軍的方向。

吐蕃軍現在已經開始安營扎寨了,他們干得極其仔細,賣力,看得李泰初眉頭緊皺。

熟讀兵書的他,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要建立半永固營地!不然,他們不可能干得這么仔細。

吐蕃到底想干什么?想在這里和大唐耗幾個月嗎?可是有什么好處?

李泰初閉上眼睛,竭盡所能的思考著,思考良久,他用力晃了晃腦袋,不行,還是不明白。

李泰初試圖將自己,從這場即將發生的戰爭中摘出來,然后把自己帶入到尺帶珠丹的位置,以及上帝視角里面。

自己如果是吐蕃贊普尺帶珠丹,那么,會在什么情況下,冰天雪地中調集三萬人,長期和一座烏龜殼一樣的城市較勁呢?

除非,有更大的利益!比三萬吐蕃軍更重要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讓尺帶珠丹下這種決定!

也就是說,吐蕃攻打石堡城,是為了掩飾更深的戰略目的,也就是——聲東擊西!

李泰初看著吐蕃軍,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隨后又變成了憂慮,雖然推斷出了吐蕃軍此番動作的原因,但是并沒有什么用,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火長罷了,來瑱肯定不會聽他的,而哥舒翰……拉倒吧,哥舒翰沒宰了他,都是看在王忠嗣面子上了。

哥舒翰確實重義氣,但是李泰初的所作所為,明顯觸及到了他的底線,他對李泰初,也沒什么感情,自然憤怒非常了。

總之,在隴右,這件事情說了明顯無用,只能上達天聽,給唐玄宗說明。

說實話,唐玄宗肯定不會聽李泰初的,最多會在事后想起來這件事情,對李泰初刮目相看罷了,可是對于讓唐玄宗阻止吐蕃可能的軍事行動這件事情,李泰初并不抱有任何希望。

畢竟,一個不上早朝,連奏折都懶得批閱的一個皇帝,讓他相信一個火長的判斷?哪怕再加上準女婿和義孫這兩個身份都不怎么夠分量。

想到這里,李泰初干脆下了城墻,寫信去了。

畢竟他已經猜測出吐蕃的動向,不寫信給王忠嗣,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除了王忠嗣,他還得寫一封信給李夢祈,讓她告訴李隆基,自己的推斷。

李泰初猶猶豫豫的下著筆,若夢祈去見李隆基,告訴他自己的猜想,李隆基會不會大怒甚至是遷怒李夢祈?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一陣歌聲遠遠的傳來,是關隴的老秦腔,這是,秦王破陣樂。

樂中滿是激昂,與后世的秦王破陣樂并不相同,雖然曲調差的不是太多,但是光語言一項,就是天差地別了,畢竟,后來的普通話,在現在的大唐還沒影呢,唐代漢語還是中古語言,和后世對比,字的讀音都不相同。

因此在李泰初聽來,這中古漢語高唱的秦王破陣樂,實在是鼓舞人心。

在貞觀四年,李世民已為西域諸國拜為天可汗。

貞觀七年,太宗命魏征、虞世南、褚亮、李百藥等人為秦王破陣樂譜寫歌詞,太宗親自為秦王破陣樂繪制破陣舞圖,以自己在戰場上豐富的經驗來編舞,并命太常丞呂才依照繪圖,教樂工一百二十人被甲執戟,揮舞著大旗操練。

到這時,破陣樂已成為大型宮廷樂舞,改名七德舞。

貞觀七年,七德舞畢之后,觀者歡聲雷動,熱血沸騰,莫不“扼腕踴躍,凜然震竦”。十幾種蠻夷首領請求加入大唐武士的方陣率舞,太宗慨然允諾。

只見西域、南蠻部落酋長穿著風格色彩特異的衣袍,頭戴各式奇形尊榮的冠冕,夾在大唐武士威武的陣勢中手舞足蹈,舉戟揮動,久久不歇。

在震天的樂聲中,西域諸國首領和大唐武士一起持戟踏舞,為唐太宗表演——百代之下,這一景象無疑使這個時代足以為后世傲。

此后,破陣樂每年在大唐節慶大典上演出,成為象征大唐文治武功的雅樂。

凡是宴請三品以上的大臣及蠻夷酋長,都在玄武門外演奏,聲震百里,氣壯山河。

對于當時的西域諸國,唐朝顯赫的聲威在這破陣樂/七德舞中一回回加深了他們的印象。

而唐軍,亦高唱著秦王破陣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貝加爾湖,所至之處,無不臣服。

有唐一朝,長城荒廢,因為大唐強盛之時根本不需要長城,而秦王破陣樂,也跟隨唐軍的步伐,傳遍了四極。

李泰初不再猶豫,提筆寫下了給李夢祈的信。

再怎么說,李隆基也不會對李夢祈下手,所以,只能暫時委屈一下李夢祈了。

李泰初私以為,自己做不到七尺之軀只許國、難許卿,但,有時候,國與卿之前,終究還是需要有一個讓一步。

吐蕃若真是聲東擊西,一旦隴右,或者是其他藩鎮失守,羌騎踏漢關,不知多少平民,家破人亡。

(羌指中國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稱,并非影射或者指羌族同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搶救大唐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09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