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海上長城  >>  目錄 >> 427 開心謀發展 2

427 開心謀發展 2

作者:流水夜帳  分類: 軍事 | 抗戰烽火 | 流水夜帳 | 海上長城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海上長城 427 開心謀發展 2

說李廣對搞經濟在行,有點夸張。不過李廣對經濟的方向還是有很長遠的認識的。不可能不長遠,穿越人士要是這點見識沒有,純粹白活了。

但是,具體到如何花錢,而且還能兼顧眼前和長遠,投入產出比例最高。以李廣的水平還真是不好立刻作出決斷。這是一個經濟體系的設計。

有些人愿意當神仙,替國民計劃一切。那種危害李廣可是在二十一世紀所見所聞的多了去。

但是,具體到海唐國的狀況,這么多錢都算是軍方加上政府賺到的。如何花,政府和軍方占主導權卻是無疑的。

“集中力量辦大事”?

好像是體現某某主義優越性的重要一環。

而且具體到海唐國的情形,政府倒是真的可以集中力量辦幾件大事,開建幾個大工程,建設幾個大工廠什么的。從而形成如同改革開放后,以國企為龍頭,民企補充的格局。雖然弊端難免,但是也算是勉強一條經過驗證的成功道路。

不過,海唐國的情形說實在的還不如中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狀況。且不說現在的國際環境處于戰爭狀態,僅僅一個人力資源就使得海唐國束手。

八十年代的中國雖然民間幾乎沒有資本,但是卻有著無窮無盡的人力資源。民間經濟從無到有,不斷的找到市場的縫隙,從而發展壯大。

現在海唐國可倒好,市場不是縫隙,而是全空白(除了軍工和農業)。可惜的是民間不僅資金短缺,連人力資源也短缺的很。

李廣隨便都能找出個幾十個項目,輕松的耗盡這些資金。但是在耗盡了這些資金之后,市場空缺民間資金仍然難以填上空位,難以把這些投資及時的轉化為經濟實力。也就是說,政府投資反倒有可能出現浪費閑置。

在軍艦上思考了十多日,隨著思維深度的增加,這才覺得這個題目好像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簡單,于是絞盡腦汁冥思苦想。

李廣的思維在某一日豁然開朗,在找到了海唐國發展困境的核心問題之后,一切迎刃而解。

海唐國缺什么?不是資源,不是土地,甚至不是資金,而是人,人才。農業需要人,工業需要人,軍事需要人。所有國富民強的設想離開了人,統統玩不轉。

打個比方,小日本全體無疾而終,去見天照大神。留下個完整的日本,海唐國現在都沒有辦法把他運轉起來。

農業人口,還相對容易解決一些。國內的失地農民多了去,僅僅云貴川三省就夠海唐國目前的運力吃滿。

工人,缺。國內或許能再挖一些,但是遠遠不夠用。

高素質工人,幾乎是不要想從國內招收了。

高技術人才,海唐國已經四處挖人了,但是僅僅滿足現有的幾個軍工企業都有難度。

至于更加高層次研究人員,想挖人,不是難度的問題,實在是太少了。

培養,這是海唐國唯一的一條出路。無論是著眼當前,還是戰后,抑或是未來。

順著這條思路,李廣的經濟建設計劃逐步清晰-,被稱為“一個核心兩個方面”的投資計劃自此出爐。

一個核心-人,人才。

兩個方面,千家學校(專業),千家工廠(工程)。

所謂千家學校,就是大力發展教育。

海唐國已經有了一所政法學院,美國人出錢,英美兩國出師資力量,海唐國從國內招收學生。為了增強這所大學的吸引力,胡適博士已經卸任了海唐國駐美國公使的職務,擔任了這所政法學院的院長。而海唐國駐美國公使由執筆《第一滴血》的王世擔任。

現在李廣要辦的是基礎教育,加上從初級工人到高技術人才,所有實用學科的完整教育體系。而且是全部實行義務教育。

簡單的來說,小學畢業,考不上初中的,有初級技工學校可上。至于學習成績太差,連畢業都困難的,只好回家務農了。

初級中學畢業考不上高中的,有中級技工學校可上。

高中畢業卻不能考上大學的,有大專院校可上。

而高中畢業能考上大學的,海唐國暫時無力籌備真正的理工科院校,只能先建設一個海唐國立工業大學的硬件,但是學生將會由政府出錢,送到美國或者烏拉圭上大學。

李廣深知一考定終身的危害,但是在現有條件下,想發展那種非常理想的教育體系根本就沒有可能。

長遠的看,這種義務教育對于國家的經濟壓力是非常大的。故此,四個級別的教育,升學比例都有限制。

看看,政府方面制定的升學比例,李廣想想自己的童年,不堪回首。

小學畢業比例為百分之八十,小升初百分之四十,上技工學習百分之四十。

想想一個小學生,就要承受如此殘酷的升學比例淘汰,李廣吧嗒吧嗒嘴,沒有反對。

如果從小學開始計算,大學生升學比例只有百分之一左右。

這些政策,說實在的李廣有些抵觸的。但是即便是如此恐怖的升學比例,海唐國也要在三年內支出四十億唐元。相當于一個億的美金。

這個數字實在是太過驚人了。要是按照黃金價格,這年頭的美金差不多相當于2012年的五十倍。也就是說教育投資相當于2012年的五十億美金,三百多億人民幣。

這樣的大手筆,不要說中國。即便是在美國也是超大的手筆的。因此,這項政策一出,全國震動,連中國大陸也人人驚嘆。

雖然有水分,但是這項政策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從小學到大學的義務教育。在這個年代,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歐洲國家,都做不到的一件事情。更何況,海唐國的教育對象可不僅僅是現有國民,其覆蓋面可是包括了中國大陸。

說是大手筆都有些謙虛,簡直是瘋狂。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無論是這個年代還是七十年之后,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

如此大規模的投資教育,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學生從何而來。

要知道,海唐國在四三年年初時不過一百二三十萬人口。根本就沒有多少適齡的小學生和中學生。

因此,學生來源只可能是中國內地。

為了吸引移民,海唐國的政策優惠的不得了。所有來自國內的學生,無論是基礎教育的小學初中高中,無論是高等專業,無論上幾年學學雜費和基本生活費全免。條件只是畢業后在海唐國工作上學時間的一倍半時間,而且是拿工資的。

學生上學期間,歡迎家屬陪讀。如果該學生,全家移民到了海唐國,仍然享有海唐國“三十畝地一頭牛的待遇。”

至于能不能把這些學生留下來,使得這些學生全家移民到海唐國,那就看政府的本事了。至于有些學生學成后歸國,李廣曰:為祖國做貢獻了。

總理以及政府各部門,對此信心滿滿。移民部部長李汝霖,老官僚現在也豪氣沖天,拍著胸脯保證:三年內,要是這種條件還不能吸引百萬學生,他這個移民部長立刻下臺。

能招收一百萬學生,如果全留下,那就意味著五百萬國民。意義重大啊。

另一個方面,千家工廠(工程)。

實際上,投建一千家工廠仍然是為了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其核心,仍然歸結到一個字--人。

這些工廠規模大小不一,有的只是投資個三五千美金,有的卻是數萬,最大的投資有數百萬美金規模。

這些企業都算是小微型企業。但是卻能形成一個近乎完整的工業體系。

這些企業的設立,一方面是為了海唐國的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為了安置所有技術工人。

在另一個時空的中國,教育弊端數不勝數。但是像李廣這樣的工科學生,最大的一個素質缺陷是重理論輕實踐。

既是現實要求,也是李廣的想法。所以,這千家企業在不同程度上都承擔著學生實習工廠的作用。

李廣有超出時代的眼光,但是上千家工廠,門類繁多,具體到哪些企業能真正的存活,并發展壯大,卻不好說。

一個企業能否成功,眼光雖然重要,但是天時地利人和都能決定成敗。

比如海唐國的一個項目,高炮近炸引信。這東西不能說李廣的眼光不正確,也不能說李廣過分的好高騖遠,畢竟美國都已經造出來了。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一個極有發展潛力的產品,卻在當下難以創造效益。不能創造效益,一個企業自然就不能生存下去。即便是過了幾年能制造了,過了二戰這個時間段,仍然是難以回收投資成本。

因此,在這些小微型企業行業方面,政府采取的方法是:政府投資,商人租賃。或者商人立項,政府出錢。方式可以靈活多變。

如果企業成功,那么政府可以高價出售企業股份。如果企業不成功,那么政府就當交了學費。

至于如何少交學費,那是政府的事情。就看政策如何制定,決策水平如何了。這種瑣碎的事情,就交給政府官員考慮去吧。

其實李廣搞經濟,最相信的還是:把企業交給市場。

不過,由于政府力量過于強大,把企業交給市場卻很不徹底。小微企業,政府方面倒是沒有太過于看重,也舍得放手。但政府全資投資的大項目有好幾個,竟然其中有幾個隱隱形成了國有企業的形式,而且還有實質。

第一,交通。大唐島海唐國重點開發的只有四個周邊海港城市和一個首都長安。以海唐國現有的生產力水平,大唐島原有的半原始港口已經夠用。但是作為首都的長安,由于在內陸,交通極為不便利。因此,在經過了論證之后,決定興建一條橫貫東西的主干道。

這條長達六百公里的公路,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國防建設方面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待這條大道建成,海唐國東西海岸之間的兵力調撥將會極為便捷。大唐島的本土防御等級將會提升一個級別。

開建這條公路,海唐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相應的就有了橋梁建筑等專業。

第二,水電。大唐島的水利資源實在是豐富無比。由于大唐島中間一道南北走向的高原,東西兩岸沿海,而且地處熱帶和ya熱帶海洋,因此在這個大島上形成數百條自中部高原到兩側沿海的河流。其中五條最大的河流全是從中部高原發源,流入西海岸的莫桑比克海峽。

由于這種地形,決定了大唐島無論是大河還是小河,水流落差都相當大,因此有發展水電的極好條件。

大唐島倒是不算缺煤,但是看著狼煙滾滾的煙囪,李廣很擔心,這片美麗的島嶼會不會被他折騰的陰霾滿天。

此外從經濟角度看,水電最為經濟。唯一的缺點是投資周期有點長。不過要想長遠的發展經濟,現在打下節能環保的基礎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李廣的堅持下,經過多番論證,這項投資計劃被政府人員逐步接受。不過,在五條大河上建水電站,暫時還不具備條件,李廣決定先拿幾條小河練練手,培養一些人才。

于是,水電專業成為海唐國第二個大專專業課程。至于教師,目前只能從美國招聘。

第三,礦產冶金。

首先是鋼鐵。海唐國發展到這個階段,鋼鐵已經成為了工業發展的瓶頸。本來以海唐國的需求,依靠從澳大利亞進口一些鐵,從各地搜刮一些廢鋼材已經差不多夠生產一些軍火使用了。

但是,在推出了教育產業和交通水電產業之后,鋼鐵嚴重匱乏。不說質量要求高一些的合金鋼,連建筑用鋼筋購買都比較困難。政府投資四百萬美金建設一座年產十萬噸的鋼廠。

這年頭的鋼廠,普通鋼材還是用平爐煉鋼,氧氣頂吹轉爐還沒有出現。李廣雖然看不上,但是也只能先湊合了,反正主要是生產建筑用鋼材。總之在跑步前進之前,先學會走路。

教育方面,與冶煉和加工有關的幾個技工專業隨之成立,頂吹轉爐煉鋼,被列入了重點科研項目。鋼鐵冶煉加工成為大專院校的又一個重點專業。

有色金屬的冶煉加工,海唐國可是一口氣建了十幾個企業。經過半年多的勘探,海唐國雇請的礦業工程師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礦產。

而且,有些礦產幾乎就是在地表上裸露,品質優良,開發條件極為便利。

比如,距離海參崴不到一百公里,近鄰海岸的一個區域發現了一個規模巨大的銅礦。這個銅礦根本不用開采,直接從地上挖就是了,而且品位相當高,儲量極為豐富。類似的礦產還有許多,幾乎是處處是寶。比如鎳礦,鋅礦,鉛礦,鐵礦等。

李廣簡直都不敢相信,這么富饒的島嶼,為何法國人沒有開采這些礦產,為何在二十一世紀這里還是最窮的國家。

原因倒是不復雜,法國人手頭的資源多了去,沒有必要開采這里的礦產。這樣的殖民國家,即便是獨立了,缺技術,缺資金,最重要的是這里的土著全是半原始的“黑人”。

有資源,就有了許多優勢產業。比如銅礦,銅冶煉廠,電線廠,銅加工廠,這些工廠迅速開始籌劃。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唐島的西海岸附近,發現了一處鈦礦。工程師們沒有在意,因為這種礦在二戰中尚未轉入實用階段。

但是李廣不同,這小子當年學人炒股,就買了關于鈦產業的某支股票X鈦白,XX鈦業。而且裝模作樣的研究了一番所謂的基本面,甚至連加工工藝流程都研究了一番。

最終,神馬用都沒有,虧慘。

刻骨銘心的教訓,使得李廣對于鈦這種金屬實在是了解太深刻了,錢啊,那都是錢啊。

誰又能想到,穿越數年,李廣又遇到了這玩意。神馬都不用說,必須的,絕對的,要從這塊把“二十一世紀股市”的虧損撈回來。

于是,李廣自掏腰包,一個實驗型工廠開始建立。

在礦產冶金方面,政府花錢不少,但是實際上,除了鋼廠,規模都不算大。仍然是示范性為主。

雙千工程實施,教育加上產業,每年投資四十億唐元(相當于一億美金),政府立刻開忙。

四三年,四四年還好說,賬面上差不多能夠。但是四五年該如何籌集資金,袁總理經過李廣的“貨幣侵略”熏陶,找了一條路子。一次性的,袁總理拿出五千萬美金作為海唐國銀行的儲備資金,對外發行四十億唐元。目標:錫蘭,非洲,印度,緬甸。

才一比二,李廣笑笑,太小心了點吧。怎么也得發行個一比四,一比五的才夠侵略。

總之千家工廠計劃,三五年后,海唐國將會擁有一個近乎完整的產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海上長城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59998